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索者的心迹

(2005-07-30 16:09:55)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探索者的心迹



福建•范方


  少木森写了部《花木禅》,要我说说,给我出了个难题,我虽写点诗,但对于禅无太多研究,幸亏我也写了点禅诗,不然,尽说外行话,不懂装懂,故作高深,夸夸其谈,禅本来就不立文字的,说也说不清楚。

  木森写小说,也写诗,发过一些,还入各种选本,早些年还出了本诗集,北方一个诗刊给他出版,他的诗,多少受点“朦胧诗”的影响,有所追求、有所探索,感觉不错。近年来,他写禅诗,以禅入花木,默默耕耘,相信自己的选择,很不简单,可以说是他诗路历程又突破一步。他对禅也有所见地,从平常的言语中、诗中和这部诗集后面所附的理论文章中都可以看出。

  禅是东方智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是自身体验一个方法,与佛教、哲学、科学等都有关,但又不是佛教、哲学、科学,在时间空间上有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与审思,自身就存在无穷大的时空之中。无我,是禅的境界。禅与诗的结合,其实很早时候就有,王维就写禅诗,无我,无欲,沉浸在山水花木之中。貌似出走、逃避、消极,又是更高的人生态度,处处虚空清净,超然大度,印度、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地也都有禅的传统,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说得很妙:“禅是大海,是空气,是高山,是雷鸣与闪电,是夏日与冬雪。不,它是在一切之上,它就是人。”在禅者的眼中,禅就是自然的生活,是人的精神,是宇宙人生的总源泉。禅讲悟性,反正靠人去悟就是了。但禅入诗,在我国传统诗词中并不见发达,除王维外,大诗人并不热衷于禅,屈原不是,李杜不是,李贺、杜牧以及宋代一些词人都不是,新诗人也无写禅的大诗人。中国诗很关心时代、现实,主张个性自由,但“性灵说”、“意境说”、“韵味说”又常常与禅有关,中国诗歌意象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与禅的时空观、空灵等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意象派”很接受中国诗的意象经营,但大多“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过分写实,强调自我。艾略特崇拜欧洲传统,又讲究旁证博引,大讲哲理,写得很艰涩。在现代诗的双向交流中,欧美各国却对东方的智慧很感兴趣,如美国黑山诗派的加里、斯奈德后期的诗转向禅宗佛学,定居加州的偏僻山区,远离西方现代文明,接近自然。前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就是把超现实主义与禅结合,诗不好懂,大多是玄学,但他是大师。西方人受高度物质文明的压迫,大家都在寻找一种平衡心理的哲学,寻找家园,禅成为他们医治心病的药方之一。在人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懂些禅、悟点道不无好处,修静理、悟禅机可以免除人生你争我夺的烦恼,况且参禅方法可以用到诗中,使诗获得某种生机。

  但我又想,诗毕竟要入世,如果一个人不太关心时代、关心现实、关心你周围一切发生的东西,也就太缺少人间烟火味了,一味空灵,说些离生活、现实、人生苦痛太远的话,甚至无争无求,飘飘欲仙,会脱离读者。要成为大诗人总是要站在一个时代的浪尖上,他的言语总是代表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说话,艾青是这样的,一切有经验的诗人都是这样。洛夫也学禅,但他善于把历史地理、时间空间、自然人生、超现实以及禅道融为一体,貌似超然,实际是很现实的,无中有、有中无,空无不是什么也没有,辩证、融汇才是写诗道道。

  木森的诗,好处不少,不想一一引证,我想的就是怎么离诗美学更近些,离人们欣赏诗的经验习惯更近些,更关心我们这个时代与人民,这样,诗必然会有新的突破。是不是这样呢?

  (此文原发福建《三明日报》1993年5月17日。范方老师是现代诗大家,诗歌成就卓著,又常关心和提携后进,对我影响颇深。如今,范老离我们而去了,借此,向他表示深切怀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