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虚构之·学《往昔书》(十四)

(2025-08-04 08:31:16)
标签:

欧土·莲花

往昔书

杂谈

分类: 随笔·草堂笔记
非虚构之·学《往昔书》(十四)


     作者的《街道生活》至少令我这个乡村的孩子“羡慕嫉妒恨”,他的感受就是“街道是种奇妙的东西——它将人们散点的私密的生活连接起来,汇成一道可供观察和展览的公共景观。”而我的感受是“街道是一个梦想”——无论是小时候被迫去街上看病、还是小时候去街上卖菜,到了午后,就开始操心回家的路,尤其走路来又要走路回去,甚至饥肠辘辘,甚至燥热,甚至风雨,甚至寒冷,......都得走路回家,沿着来时的路线,一步一个脚印。后来有了脚踏车(简称“脚车”),似乎一下子解放了,不再担心回家的路,但又滋生了另一个梦想——假如能在街上有班上,下班后不用急着回乡下,可以穿得干干净净在街道上溜达(那时还没有散步的概念),可以肆无忌惮地看来来往往的男女,尤其看走过路过的姑娘或媳妇。可以随时买票去“人民文化宫”(充当电影院而放电影,小城80年代中期才建有一座电影院,不过没有风光几年)看电影。有一个街道的镜头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了——那时去县城卖西瓜,很多人只卖一块,并且就在边上吃。边吃边有小孩(多为小姑娘)提着小竹篮、端着小盒子,等着捡拾吐落在地上的瓜子和瓜皮......
       当然。还有历史性的场面令我难忘:
       一是1974年某个日子,莲花县志大事记:“4月22号,县批林办在南门广场召开批判原县委书记范震(当时任井冈山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的大会,会后范震遇刺杀受伤”。我跟着在县水泥厂上班的二舅有幸“与会”。有三句口号50多年来,似乎一直回响在我脑海里(打倒范震!炮打包礼余余!火烧刘可心!)。领喊“打倒范震”的是一个尖利的女高音,回想起来都觉得震撼。后来我与“老革命”(资深体制人)回想这一幕,他不但惊异我小小乡村少年怎么经历了,还一一详解了这三个人的命运和批斗的前因后果,包括那个喊口号的“女声”都说得出具体。最戏剧性的是,再后来,与散步的同伴无意回想到那个南门广场,长我一两岁的同伴是土生土长的街上人,那场载入了莲花历史的批斗会,他不仅在现场,还在舞台(主席台设在舞台上)后面看热闹,并亲眼所见押解范震下台时,有个中年人手里握着一只笔冲上前去戳范的头......
     二是1982年秋。平常放电影、开大会的人民文化宫里,有一场令全县人民唏嘘又震撼的“审判”——县志有记载的。破获了一个现行反革命组织“什么忠义救国X”的领导机构。之所以关注,其中有一位骨干周某亮是我在莲花四中高一时的同班同学,怪不得他才读了一个学期辍学了,原来是参加了他哥组织的“反动组织”。那时还没有“黑社会组织性质”这个称谓。从陆陆续续的“时闻”里,知道了他们的犯罪事实是抢劫供销社或更严重的东西,并对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建设有破坏活动。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在这里开庭,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或目的,竟然有外放的高音喇叭直播“法庭辩论”——文化宫外面聚集了相当多的男女,一起津津有味地旁听那个大哥的自我辩护,响亮的普通话,很有磁性。在当时听来,那是播音员的优质声源。后来才知道,这些是地地道道的莲花塑料国语。如果放现在审判,估计一般公众是无缘免费如此旁听了。我甚至是不惜耽误回学校上课(那时我在莲花一中补习)在那里驻足。这个画面也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非虚构之·学《往昔书》(十四)

    不是所有人的童年都是相似的,而是所有乡村贫困儿童的境遇都是相似的,相信城里的孩子有相似的幸福童年。作者“无法回避成绩不佳的事实,因为在数理方面的迟钝,我度过了沉闷的初中生活。”我似乎有个一样的困顿。我本来数学有些天赋,证据是我现在还能解出初中的方程、应用题和平面几何,关键是还有兴趣解题。但到了高二,我的数学明显退步了,是不是与数学老师有关,我是不敢肯定的。于是高考落榜,到了街上补习。那个语文老师首先就建议我改文科,说我文科更有潜质(真有同学理科改文科一年就考上了较好的大学!),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莲花四中这偏僻的乡村中学没有文科班啊!后来我的一个弟弟在莲花中学,问我学什么好。我主张学理科。没有想到,他最后学的专业是“文理兼收”的,才恍然大悟似的说如果当初学文科,可能一帆风顺......但不知从哪一年开始,竟然有了“特长生”——明显文化成绩跟不上了,居然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有“特长”的,魔术一般也上了大学。 当然乡村的孩子少有“特长”,不仅是“技不如人” ,也可能是“钱不如人”。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个小姑娘,没有老师教,仅仅听广播就学会了好多歌,唱得不是一般的好啊。一直想如果这孩子出生在城里或新时代,她的“特长”应该会被发掘......
      非虚构之·学《往昔书》(十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