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业歧视,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2015-06-04 20:07:25)
标签:

财经

破灭

就业

35岁

分类: 老百姓经济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第一部专题阐述就业现状和就业政策的白皮书,其中一行字分外显眼,“中国青年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在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中,35岁以上的占70%左右。”
35岁在就业年龄上是个重要界限,用人单位多不愿招用,特别对于女性更是如此。这不仅违法,属于年龄歧视,也有悖常理,因为即使女性,一般退休年龄也得在50岁,不至于提前十几年就退出劳动力市场。但是,这确实又是社会就业和单位用人方面普遍存在的现象。 

    为什么发生这种现象?首先是劳动力供给因素。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是基本国情,每年新成长劳动力上千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数以亿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集中,此三股劳动力俗称“三碰头”。用人单位既然有那么多劳动力可以选择,当然是要年轻的,所以35岁以上的人缺乏就业竞争力也就不难理解了。而劳动力供大于求,是我国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除了供给因素,还有需求因素。那就是就业增长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服务业,特别是传统服务业;二是加工工业。这两大行业要的是体力,要的是年龄,甚至是黄金年龄段的劳动者。加工企业要的主要是18~25岁的劳动者。两大因素加起来就使得就业年龄上限保持在极低的水平。 

  在知识经济时代,年轻人就业难,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中,35岁以下占很大比重是一个共性现象,但并不能说明,35岁就没竞争力了。 

    青年人的实际失业比重会降低,但就业压力巨大,登记失业率代表与原工作单位完全解除了劳动、工资及福利关系的存量劳动力和尚未进入市场的新增劳动力在劳动部门登记为无业的人数占城镇劳动适龄人口总数的比率,所以登记失业率并不完全代表一个国家的失业的真正状况。一方面,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在存量劳动力中,大量的下岗、在岗无工资等尚未与原单位脱离关系的职工并没有登记为失业,但他们实际上处于无业状态,不可能再回到原单位上岗。据专家估计,下岗人群总数应该超过登记失业人数,其中90%以上是35岁以上劳动者。另一方面,35岁青年人就业灵活,职业流动频繁,隐性就业较中年人普遍,所以实际失业人数应该比登记人数要少很多。这两方面原因导致青年人的实际失业比重会远远低于登记失业统计的70%。 

  青年人失业率上升是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在我国发达地区也同样如此,这主要是因为知识经济出现后,体力劳动者地位下降造成的。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青年失业比重超过70%,但青年人求职的主动性不足。上海今年一季度用人单位共发布17.9万个招聘岗位,求职人数达23.4万人,每100位求职者只有76个岗位可供选择。与此相反,17.9万个岗位中,要求求职者年龄在35岁以下的比例高达68.1%,绝对需求在12万人以上,但实际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只有5万多人,每个年轻人至少有两个岗位可以选择。这些岗位基本上是体力劳动性质,其中六成只要求高职技校、中级技能证书即可,与上海青年人的劳动技能素质基本适应,但由于上海青年人就业期望较高,导致多数年轻人宁愿待在家里。 
==========================================================
看完了文章,对于评论我有些另外的看法。
那就是要研究失业问题,不能够只看数据,而是要到劳动力市场里面看看。
事实上,文章里说的35岁以下失业率偏高,但对于35-40,40-50这批劳动力目前的生活状况似乎只字不提。
而实际上,目前的情况,是35岁以上的失业者最为头疼。一方面,他们很多都工作了10多年,但就业市场没有合适他们的岗位。
实际上,我国实行的失业率调查,一直都不包括一些群体,比如过去的4050,比如流动人口,还有一些没有登记办理失业证的自由职业者。所以我们看到的失业人口,无视了许多的就业歧视。35岁就业歧视,仅仅是就业路上的问题之一。
不少企业很害怕招聘年老的,本地的居民---担心维权,担心要支付很多的成本;
也限制了招聘年龄,不知道为什么。至于身高样貌肝功能这些也是必测不误。
我们能说企业错了吗?
不能,如果我们看看国企银行公务员的招聘,年龄也是限制的很死。

这问题,在未来恐怕会发展越来越严重。中国的60岁以上人口突破了15%,未来到了20,30%的时候,平均人口年龄一定超过35,到时候由于就业歧视,这些人都只能被强迫性失业,然后退休年龄又要推后到65岁的话,这些人该如何生存?社会又该如何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
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的,因为我们都会老去,35岁每个人都会经过,如果就业歧视不解决,未来产生的大量失业人口,终将会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