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写作:胶片与数码时代
(2014-06-07 21:21:39)
标签:
股票 |
分类: 老百姓经济学 |
谈到相片的历史,有许多人,许多事情,许多记忆。
但今日我却只想起了传统和现代的碰撞。
实际上,胶片时代属于传统的一种体现,一种科技落后时代的替代品。
从最初的绘画,到了胶片拍摄,再到今日的数码拍摄,实际上,科技越来越进步,设备越来越轻便,而效果也越来越好。
从胶片时代颇有难度的对焦,洗印,根据拍摄的环境而采用不同的胶片,到今天人手一部的数码相机,单反,无反相机,事实上保留影像已经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了。
有一些人,他们总是认为,胶片不可替代,胶片才是代表摄影的所谓“水准”,殊不知别人的一部无反相机,可以拍摄,甚至直接做好色彩后期,多重曝光,直接打印就能出片。这不得不让我反思,究竟传统是否不可改变,前人留下的知识是否一定就是金科玉律,不可改变?
回想晚清,八国联军数千人攻入了紫禁城,慈禧太后还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一朝破碎,正是因为清朝长期的闭馆锁国,追求所谓的传统,老祖宗教诲不可改所致。从康熙开始,清朝一直在封闭思想,称科技发展为奇技淫巧,甚至连明代末年的连珠火枪,也被放了数十年而不再研发。
鸦片战争,一方面是外国侵略者的凶悍,但更大的原因,是由于清朝对于科技的忽视,特别是军事科技的严厉打压,导致了清军要拿着长枪大刀去对抗训练有素的外国海军,陆军。
思想的落后,装备的落后,就要挨打!
传统,并非牢不可破。
回到今日的世界,摩尔定律早已经被大家所熟知,在网络时代,我们如果不快速学习,就要落后,就要挨打。胶片时代,虽然可以承载记忆,但数码时代,才是现实我们应该掌握和发展,才是我们的未来。
胶片时代也好,数码时代也罢,对于我们有帮助,就应该去学习,遵循;但一些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的,落后的东西,我们就应该用实事求是的精神,放弃对他的盲从。
而谈到中国照相业的悲哀,更是无奈。市场上有大量的品牌数码相机,但没有一个品牌是中国的。尼康,佳能,索尼,富士。。。全部都是日本品牌。我们的很多人,只能从记忆中看到那些二手市场卖的海鸥,这正好说明,我国的科技,还需要长足的发展,而不是故步自封。
其实,胶片和数码,并非对立。从怀念的角度看,学习胶片的知识,作为一种兴趣玩玩,并不是大问题。但如果墨守成规,对数码时代不闻不问,甚至抱有一种敌视的态度,最终的结局,恐怕只会像晚清政府一般的结局!
科技兴国,先从个人意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