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监管银行p2p财经 |
分类: 老百姓经济学 |
昨日看到一篇文章:http://finance.sina.com.cn/zl/bank/20130819/102616490551.shtml
里面大谈监管p2p迫在眉睫。个人却有点不一样的看法。
诚然,p2p的网站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但问题关键所在并非作者所言的“模式的核心还是要放在相应理财产品发行主体上的监管,例如现在不少P2P平台开始发售私募股权的产品,以及一些私募机构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发行其实是要严格遵守特定公众群体,网络化销售必然是突破了这个界限,而且这些产品的发行主体的发行资格可能都是存在严重的监管问题。”
最主要的是,银行的垄断牢不可破。假如今日的存款利率8%,即使你p2p能给10%的年利率多数人会选择p2p吗?
其实,中国问题最大在于利率没有市场化。
因此导致了长期的存贷利率差巨大,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试看大同的“市民散步”事件,或多或少我们该明白,最应该解决的是银行的问题。
随便打开个新闻:
1,张女士来到中国工商银行邯郸分行办理存款业务。当她走进银行大厅时发现,大厅内4处摆放着关于保险产品的宣传海报、赠品、奖品等。一位热情的“大堂经理”看到张女士进来,立即迎了上来,开始为张女士推销该行的一款保险产品。同时承诺“存”保险产品便可立即获赠价值300元的第四套人民币纪念册一本。
现场的“大堂经理”业务娴熟,一直夸赞张女士有经济实力,并且表示只要购买这套产品,张女士可升级为该行的VIP客户,但是对这款保险,“大堂经理”的描述却少之又少。碍于面子,又被赠品吸引的张女士在没有阅读合同的前提下便同该“大堂经理”签了保险合同,并一次性支付人民币1万元,购买了这款名为“金品全方位”的分红型产品。。。。
最后一次,愤怒不已的张女士宣称,如若银行再不退保,她会取走她在该行的全部存款。考虑到张女士是该行的储蓄大户,银行方面最终同意为张女士办理退保手续。
在办理退保手续的过程中“大堂经理”十分不满,对张女士称:“你退了我们这款产品,我保证你再也买不到比这个更好的产品了。”经历了4次退保风波的张女士反击说:“我再也不会购买任何一款保险产品了!”
2,望着手中的工资卡,吉林省珲春矿务局(珲春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退休人员赵女士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明明是零存整取的定期存款,怎么就变成基金定投?”这让赵女士郁闷不已。在珲春矿务局,至少数百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也跟赵女士一样,陷入了存款变基金的窘境。认为自己被银行忽悠了的储户十分气愤,纷纷要求中国建设银行(4.29,0.00,0.00%)珲春支行(以下简称建行珲春支行)退还本金并公开道歉。
各位看出了什么门道?一个大储户尚且如此,小储户那就更别说了。目前的整体环境,从银行本身的这类“误导性销售”都尚未能好好监管,又如何去监管p2p?
信用缺失严重的整体大环境下,银行会屡屡出现这情况但却无法监管,这也难怪各种p2p能够生活的很滋润了。老百姓傻吗?
如果不是银行监管也如此,虚假销售成风,利率偏低,又怎么会让如此多的人去进入p2p平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