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钞真的是万能药?

(2011-02-14 20:39:52)
标签:

王莽

咸丰

法币

国民政府

五铢钱

印钞

财经

分类: 老百姓经济学

1,公元7年到14年,王莽三次改革币制。第一次, 下令除五铢钱(汉隋间铸币以重量命名,主要是五铢钱,古算法以24铢为1 两)外,更铸"大泉",重12铢,值五铢钱50;又造"契刀",值500; "错刀",值5000。这种虚价大钱出现后,造成民间盗铸,在实际交易中更趋向于使用五铢钱。第二次,废除"错刀"及五铢钱,另发行"宝货",计有五物(金、银、龟、贝、铜),六名(钱货、黄金、银货、龟货、贝货、布货)共28品,不仅换算困难,每一品与其它27品之间会产生756种比值,而且比价极不合理。 如小泉重1铢,每枚值1,大布重24铢,每枚值1000。此次改币仅一年就被迫废除。第三次,王莽作货布、货泉两种并行。货泉重5铢,货布重25铢, 但一个货布却值25个货泉,结果又引起盗铸,许多人因犯法而沦为官奴婢。王莽从主观出发,随心所欲地改革币制,滥发大钱,结果"每一易钱,民用破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自身最后也迅速灭亡。

 

2,公元189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肉好无轮廓,不磨鑢。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贷不行"(注:《三国志》卷6 《魏书·董卓传》。)。董卓铸恶质钱引起物价飞涨,是对人民的一种掠夺。至此,五铢钱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3,公元465年,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铸二铢钱,"形式转细。官钱每出,民间即模效之,而大小厚薄,皆不及也。无轮廓,不磨鑢,如今之剪凿者,谓之耒子。景和元年(465年),沈庆之启通私铸,由是钱货乱败,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大小称此,谓之鹅眼钱。劣于此者,谓之涎环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市井不复料数,十万钱不盈一掬,斗米一万,商贾不行"(注:《宋书》卷75《颜竣传》。)。结果引起社会经济停滞,不久,刘宋王朝就走向崩溃。

 

4,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军费激增,国库枯竭,为"济国用之不足",决定发行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两种纸币:一是户部官票,简称官票,又称银票,以银两为单位;二为大清宝钞,又叫钱票、钱钞,以制钱为单位。清政府本意是纸币"与银钱并重",并规定出纳皆以五成搭用,但实际上政府自坏成法,收款时少收或拒收钞票,支付时多付钞票,造成钞价大跌。百姓持钞购物,商店不是涨价,就是匿货不卖。外国人则趁机以低价收购钞票,按五成去交关税。咸丰五年(1855年)官票一两,宝钞一千文都只能换京钱四、五百文,合制钱二、三百文。此后官票继续贬值,福建强制推行票钞,激起民变。至此,清政府下令课税停止收钞,只收实银,各项开支也不用钞。不久,随着咸丰帝去世,官票官钞也"寿终正寝"了。 

 

5,据长春市孟云老人回忆,100元法币,1937年可买一头牛,到了1947年只能买三分之一盒的火柴,到了1948年还买不到一粒米,导致很多长春人丢弃了该种货币。这张记录历史的纸币,如今焕发出收藏价值,目前在我省收藏市场上交易的价格已达千元
  
 民国24年(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宣布以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后加农民银行)纸币为“法币”,不再兑换银元,其他银行纸币停止发行。由于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和从事内战期间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物价暴涨,法币一再贬值,民国37年法币制度彻底崩溃。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元券”,以取代法币,同时停止发行关金券(关金券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简称“关金”,是国民政府于民国20年5月发行的,专供缴纳关税之用。民国31年4月,以1关金折合法币20元的比价,与法币同时流通),但未到十个月,金元券因急速膨胀,各地纷纷拒用;最后改发“银元券”,规定可以兑换银元,实际无法兑现,失信于民。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随着政局崩溃、金融混乱而终于彻底失败。
    由于国民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增发无度,发行总额在抗日战争前夕为14亿余元,至日本投降前夕已达5千亿元。民国36年(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至民国37年竟增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战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当时本省市场因法币贬值,纷纷拒用,“定额本票”也不受欢迎,交易都以黄金、美钞、港币、银元计算。法币恶性膨胀,失信于民,终于彻底崩溃,国民政府不得不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元券以取代法币。
    中央银行于民国20年(1931年)5月发行“关金兑换券”,作为缴纳关税之用。民国31年4月规定按关金1元折合法币20元的比价,与法币同时流通。面额有关金十分、二十分、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二百五十元、五百元、一千元、二千元、五千元、一万元、二万五千元、五万元等16种。本省各地中央银行均有发行,但因通货膨胀影响,行用不广,及至国民政府发行“金元券”后,关金券和法币停止发行。

    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例如,每份报纸的价格从1921年1月的0.3马克上升到1922年5月的1马克、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直到1923年9月的1000马克。在1923年秋季,价格实际上飞起来了:一份报纸价格10月1日2000马克、10月15日12万马克、10月29入100万马克、11月9日500万马克直到11月17日7000万马克。1923年12月,货币供给和物价突然稳定下来。

    正如财政引起德国的超速通货膨胀一样,财政改革也结束了超速通货膨胀。在 1923年底,政府雇员的人数裁减了1/3,而且,赔款支付暂时中止并最终减少了。同时,新的中央银行德意志银行取代了旧的中央银行德国国家银行。政府要求德意志银行不要通过发行货币为其筹资。

 1923年,德国马克的价值接连暴跌,已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1923年年初,马克币值一度达到2.38美元,但是同年夏季,一个美国人能以7美元兑换到40亿马克。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通货膨胀率每月上升2500%。工人们的工资一天要分两次支付,到了傍晚,一只面包的价格等于早上一幢房屋的价值。

=========================================================================================

印钞真的解决一切问题吗?

任何国家都能只印钞就能解决一切经济问题吗?

我相信多数鼓吹印钞的专家也好,部分的看好经济者也罢,都没有仔细看过以上的例子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