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适用房,谁是受益者?

(2010-03-20 13:31:47)
标签:

经济适用房

受益者

房产

分类: 老百姓经济学

  经济适用房是指以微利价出售给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商品房。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而言,是适中的,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实用效果,而不是降低建筑标准。

  根据《广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广州市“十一五”期间将建设完成政府保障型住房900万平方米、11.43万套,其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840万平方米、10.51万套,采取政府投资建设和政府主导、引入社会资金建设相结合的模式进行。
  今年,广州经济适用房供地达一平方公里,计划再增添14个新社区建设项目,建设政府保障型住房2.3万套、建筑面积194.1万平方米。房管局新闻发言人李明表示,在广州市今年计划建设的14个新社区项目中,继已开工的党恩新街项目之外,另三个项目将于近期先后开工建设。而剩下的项目也将积极进行报建审批,所有项目于明后两年陆续交付使用。
  数据显示,如果今年的19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全部如期启动,这便意味着广州今年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数量是过去若干年的5倍.

 

 

申购四项条件解读:

家庭人口如何计算?

  经济适用房的申请人及其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必须具有广州市城镇户口,包含了符合当地安置条件的军队人员和单位的集体户口人员;范围包括广州辖区内十区的城镇户口,但不包括从化增城两市,同时也不包括蓝印户口。申请人与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的关系必须是夫妻关系或父母、子女关系,年龄在30岁以上的单身市民可以单独申请

人均可支配收入如何计算?

  根据规定,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8287元的家庭才有资格申购经济适用房。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明确指出,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家庭人口……

住房面积如何计算?

  申购经济适用房还有一项硬性条件,就是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10平方米。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初步决定,申请家庭纳入审核范围的住房包括已购买的房改房;按政府优惠政策购买的解困房、安居房、经济适用住房、参加单位内部集资建房、拆迁安置新社区住房..

    广州经适房的申请标准为人均年收入为18287元以下,但从首批经济适用房的总价来看,大多在30万元左右。即使在降息、放松首次置业贷款后,三成首期的25年月供额,往往已相当于这类家庭月均收入的70%。

    广州本次弃购的房源,多集中在较为偏远的金沙洲及建设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育龙居、云泉居和丽康居三个旧房源。这些房源往往与市区交通不便,另外配套设施也成问题。与此相似的是,北京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区域天通苑,在早期入住者那里简直成了一座“睡城”——除了晚上睡在那儿,这个“城外城”并不具备任何居住的其他现实功能:来往要乘坐包括四种交通工具,没有一家三甲医院,作为义务教育的公立小学只开办了三个年级。

=============================================================

其实,经济适用房本意是好的.

可以促进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满足住房需求.但是仔细一看资料,我们心凉大半截.

首先申请人的收入方面虽然是说"可支配收入"但实际上个人询问过是按照个人税前收入计算的.那么18287的年收入的广州人有几个买得起经适房呢?一个月最少也要用3,500元吧,一年下来就只有12000左右了.申请得起也付不起首期只能借钱了.

其次关于位置问题.我们现在搞经济适用房动不动就是郊区.居民怎么上班呢?最惨的是管理费还贵.买得起住不起的人一抓一把.最近还出了出租经济适用房的情况.无他根本不够钱去住.

最后,最大的问题在于资格审查下依然出现了经济适用房小区停名车,甚至出现大户型豪华装修的情况.这就让人疑惑了,究竟这些房子最后到了谁手里呢?

 

其实,对于中下阶层,有瓦遮头远比有产权重要的多.

大力发展廉租房,可能对与政府和中下阶层是个更好的事情!

经济适用房应该考虑"中等阶层"收入,而中下层应该提高廉租房更为合适.个人所见,广州市区依然有不少烂尾楼可以提供足够房子.例如,广州东站旁边的帝苑大酒店已经空置了5年多,如果把酒店改成房屋出租,至少可以满足几百人的居住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