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人不解的论调:香港股市风险大于内地市场?

(2007-10-31 10:35:57)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证券/理财

香港

股市

内地

风险

不解

理财

股票

分类: 股民期民杂谈
最近拜读了叶檀申草的最新大作,个人颇有点不解。
以下摘录几段:
1,   香港市场的风险在增大,并且大于内地市场。

 

    香港股市A股化与国际化并存,存在溢价的同时也存在折价风险。随着人民币地区影响力的日益增大,香港市场A股化特征日益明显。从8月20日政府公布允许内地居民投资港股,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H 股和红筹指数已分别上升了67% 和80%,而港股每日成交量从年中时不满1000 亿港元的水平,升至目前的近2000 亿港元。以现价计算,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MSCI,主要包括H 股和红筹)的2007 年市盈率,用平均综合盈利预测来计算,已达到28.2 倍,远高于亚洲区(除日本)的18.3 倍,其炽热程度可以用蜩螗沸腾来形容。


个人评论:首先,上升的速度快,并不代表着就一定风险大。毕竟平均综合盈利预测计算的28.2倍pe之中,混杂了很多不同的股票,不可能同一个估值标准。

其次,上升的股票主要都是中资大盘股,而香港的本地蓝筹市盈率大约都在20倍以下,包括了长实,和黄,九仓等等;所以并不能够说明炙热到如何。

再次,香港市场的容量很大,现在已经上市的股票高达8000多个,如果加上各类窝轮和衍生品,估计有过万个投资选择,怎么就可以证明风险大呢?


2,    值得关注的是,今天中国证券报在题为《国企整体上市时机已经成熟 需解决好六大问题》的文章中,着重提出选择内地上市+境外上市作为整体上市的途径,一方面可以使国有企业接受国际资本市场的检验和监管,另一方面也能使境 内的投资者分享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好处,有条件的大型中央企业应积极选择这一途径来实现整体上市。先A后H、先内后外将成为今后央企上市主流。这 对缺乏对国际上市资源足够吸引力的香港市场而言,并非好消息。


个人评论:我觉得叶先生的观点让人奇怪。首先,先A后H,对于股票价格没什么影响,因为同股票在AH市场无论发行价或者上市后表现都有巨大差别,比如神华,人寿,甚至中石化,AH差价高达50%或以上的话,一个正常思维的投资者会投资在哪里?一个外汇管制的市场还是一个资金自由的市场?同一个股票以高价买入还是低价买入?

其次,作为香港本身已经有多年上市的经验,并不会缺乏国际上市资源缺乏吸引力的问题,从监管和小投资者的保护都透明。

最后,就是大型中央企业的先A后H,多数情况下会从A股价格的飞升引发H股定价的抬高以及追上,对香港市场有推动作用较多。


3,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如许多分析人士所预计的那样,目前出行的QDII其实其赢利的瞄准目标人群是港股直通车开通之后,那些蜂拥而上的个体投资者。如果接 棒者的阶梯已经如此明确,那么,在港股已经恐高之际——香港报章连篇累牍充斥了泡沫崩溃的预言——适时地制造出一片洼地,为喜气洋洋的直通车搭乘者作一示 范,也可以使香港市场今后可以承接更多的人民币资产。因此,香港市场从中远期来看确实还会涨,但近期可能有下落空间。


个人评论:必须明白,在香港市场上面,可以实现价值投资的机会比国内多许多。有很多业绩良好分红高的好股票,被大大低估,而且投资机会远远超过了国内市场。

而且这些股票都是很便宜,只有几元钱,业绩和我们伟大的茅台苏宁之类已经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大谈“香港风险远高于内地市场”似乎说得有些令人不解。如果说qdii的机构投资者是价值投资的坚守者,那么何必担忧风险?市场波动是正常的,如果承受不了,那么最好还是离开市场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