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银行接轨赚钱 |
分类: 老百姓经济学 |
币种 | 活期 | 七天通知 |
---|---|---|
美元 | 1.1500 | 1.3750 |
港币 | 1.0000 | 1.2500 |
欧元 | 0.1000 | 0.3750 |
日元 | 0.0001 | 0.0005 |
英镑 | 0.3000 | 1.0000 |
瑞郎 | 0.0500 | 0.0625 |
新元 | 0.0750 | 0.1250 |
澳元 | 0.5000 | 1.2500 |
加元 | 0.1500 |
0.3750 |
儲蓄存款: 2.5000% (存款額為
澳元 |
||||
存款期 | 澳元2,000 至 澳元99,999 |
澳元100,000 至 澳元999,999 |
澳元1,000,000 或以上 |
|
---|---|---|---|---|
一星期 | 3.7300% | 3.9300% | 4.1300% |
儲蓄存款: 1.8500% (存款額為
美元 |
||||
存款期 | 美元2,000 至 美元49,999 |
美元50,000 至 美元499,999 |
美元500,000 或以上 |
|
---|---|---|---|---|
一星期 | 1.9000% | 1.9000% | 1.9000% |
儲蓄存款: 0.5000% (存款額為
歐羅 |
||||
存款期 | 歐羅2,000 至 歐羅49,999 |
歐羅50,000 至 歐羅499,999 |
歐羅500,000 或以上 |
|
---|---|---|---|---|
一星期 | 2.1700% | 2.3200% | 2.4700% |
0.5-0.1=0.4,利润率:400%
2.17-0.375=1.795,利润率:478.66%
看了上面的数据,大家心里估计已经有数,银行的外币存款利润从哪里来了吧,换句话说,银行只要有足够的外汇存户,就可以每年无风险获取大量的利差收入...你的100元利息里面,至少有1半都归了银行利润去了.
2,(以下内容转载自吴鹍的博客专栏 )
注资的成本:
(1)1998年;四大行;2700亿;发债;财政部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四大专业银行确定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后,这些行纷纷提出难度不小,无法转轨,理由是历史包袱沉重,政策性业务太多。国家听从四家银行的要求,随即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剥离了四家银行的政策性业务。按理说,四家银行应该稳步向商业银行转轨了。但是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连年扩大,资本充足率逐年下降,资本金问题日益突出。1998年,财政用发行30年长期特别国债的方式向四大银行注资2700亿元(注入330亿美元资本金),期限30年,年利率7.2%(实际执行2.25%)。
(2)1998年;中行;2000亿;补贴
治理金融“三乱”,由中行给各省补贴资金,花了2000亿元左右。
(3)1999年;四大行;1.4万亿;剥离;AMC
到了1999年,四大行又提出了不良贷款太多,转轨步履维艰。中央政府再次启动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国家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四家银行的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剥离1690亿美元不良贷款)。
这实际就是变相注资,具体操作是:国家财政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拨付了400亿元资本金(每家提供100亿元开办费),央行还提供了5700亿元的再贷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还向对应的四大行发行了8200亿元财政担保的定息金融债券。
1998到1999年两年时间,财政为四大行买了1.71万亿的单,而建国以来中国总税收收入不过6.85万亿元人民币,两年用空了建国50年收入的25%。中央政府当时曾经警告说:“这是最后的免费午餐。”
(4)2003年;建行中行;3600亿;注资;汇金
国家几度对国有银行大动干戈,而又几度无功而返。四大行又说资本金不够。这种并不成功的改革,促使中央银行改变思路,国家再度施以援手,2003年底中行建行各获225亿美元外汇注资。是次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注资行动,在业内喻为“第三次输血”。
(5)2005年;工行;2480亿;注资;汇金/财政部
2005年4月,工行宣布获得注资。工行注资采取了折中平衡的方案,央行以外汇储备150亿美元(约1240亿人民币)和财政部资本金权益1240亿人民币共同注资工行,各占工行50%的资本金。
(6)2005年;四大行;10000亿;;汇金/财政部
四大行股改中核销不良资产和免税超过1万亿元。
(7)金融机构;7662亿;再贷款;央行
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无一不得到国家财政的鼎力支持。多数金融机构都采取了关闭、重组或合并(接管)的市场退出模式,而很少采用破产的形式,国家财政总是成为最后的买单人。算上保险、农信社、地方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等等(这两年处理了17个处于风险中的证券公司,包括南方证券和银河证券等),中央银行为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7662亿元,利率为2.25%,而1999年央行给予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实际为3.78%。
(8)金融机构;5077亿;发债;财政部
算上保险、农信社、地方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等等,财政部为金融机构发债5077亿元,债息为2.25%(实际执行)。给农村信用社兑付票据1700亿元,又给农村信用社专项的补助200亿元,加上个别属于政策性的补助,接近2000亿元。
不良资产的爬升:
(1)23000亿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当时统计以后对外发布的数据是25%的不良贷款率(约合2.3万亿)。
(2)10000亿人民币
到2001年4月,这四家国有银行的呆死坏帐又重新聚集到10000亿人民币。
(3)12000亿人民币
到2004年初这四大行的呆死坏帐继续增加到12000亿人民币。
(4)20000亿
1999以后到2003年,留在四大行内的未剥离不良资产和新增不良资产,累计又达到了令人吃惊的2万亿元。
(5)25000亿
从1998年开始剥离开始,每3-5年我们就会产生10000-15000亿的不良贷款,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我们一共消耗掉了25000亿不良贷款。
(6)13133亿
据银监会统计,2005年12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133.6亿元,比年初减少5176.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6%,比年初下降4.2个百分点。如此大比例的不良贷款率下降,根本原因是源自政府的巨额注资。
(7)5000亿美元
香港香洲日报报道说,投资管理公司ADM资本估计,东南亚市场拥有超过800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当中三分之二来自中国。据此,中国银行体系内目前约有5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中国官方数字显示的不良贷款总额达2500亿美元,这些不良资产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障碍。
两个惊人数字:
(1)1550.3亿
截止到2004年年底,我国累计处置6750.6亿元不良资产。截至2005年9月末,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累计处置不良资产7366.6亿元,累计仅回收现金1550.3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1.04%,回收现金尚无法如数支付累计应交的再贷款及债券利息。大约尚有6633亿元需要处置。按照20%的净回收率计算,损失也在4万亿元以上。怪不得,周正庆会抱怨说,处置成本过高,甚至超过了处理的资产本身。
(2)0.89万亿
银监会日前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37.47万亿元,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35.81万亿元。拿总资产减去总负债,中国银行业的总权益仅有1.66万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总权益仅为0.89万亿元。这其中包括中央政府为建行、工行、中行注资超过6000亿元的基础上得到的。扣掉注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于是用1%的权益资本撬动了中国20万亿的金融资产,其中的风险,焉能不令人胆战心惊?
看完了这里,大家心中有数了吧?
3,
项目 | ||
年利率(%) | ||
一、城乡居民及单位存款 | |
|
(一)活期
|
0.72 | |
(二)定期 | |
|
1.整存整取
|
|
|
三个月 | 2.07 | |
半年 | 2.61 | |
一年 | 3.06 | |
二年 | 3.69 | |
三年 | 4.41 | |
五年 | 4.95 | |
2.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
|
|
一年 | 2.07 | |
三年 | 2.61 | |
五年 | 3.06 | |
3.定活两便
|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打6折 | |
二、协定存款 | 1.44 | |
三、通知存款
|
. | |
一天
|
1.08 | |
七天
|
1.62 |
种类项目 | ||
年利率(%) | ||
一、短期贷款
|
|
|
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 | 5.85 | |
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 | 6.57 | |
二、中长期贷款 | |
|
一至三年(含三年) | 6.75 | |
三至五年(含五年) | 6.93 | |
五年以上 | 7.20 | |
三、贴 现 | |
|
贴现 | 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按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加点 |
所以说,实际的存贷差利润是多少呢?
5年定期对比5年贷款:
6.93-4.95=1.98,1.98/4.95=40%!
结论:
国内银行特别是四大行为首的国有商业银行,依然承担着高昂的成本进行改革,而且从存贷差和外汇存款差赚取垄断性的收益.而以接轨之名采取的各种收费让人匪夷所思.简单的算术,不简单的结局.
我们不想太苛求什么,只希望接轨,不要只看收费,而要服务.此外,未来的竞争力,希望不要再靠注资的方法消除坏帐了,毕竟财政部出了钱,最后还是从老百姓的税收中回来,希望未来可以更透明一些,更让大家心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