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同创赵生"广州房地产:为过去十年还债"一文的不同看法

(2006-11-03 15:58:58)
分类: 老百姓经济学
最近看了赵生的最新力作,发觉似是而非的东西不少.
于是在此提出些不同看法:
 
以下是赵生的观点:
1、政府有政策、有规划,但未到位。政府出台了2006—2010住宅发展规划,制定了7090这样的严厉措施,但有助于楼价下降的措施,都还没有落实到位。例如,宏观调控后,新规则下的大量卖地计划进展缓慢,估计2006年又完成不了指标。又例如,一度让住房困难户充满期望的“新社区”现在还在图纸阶段,2009年前没有建成的希望。
 
另一方面,7090措施,反而让不少楼盘的建设进度拖缓。连一个经济系大学二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楼价是由供求关系影响的。此消彼长,楼价要降,很难,也不符合经济规律。宏观调控毕竟是中药,不是西药。药效要出来,有一个过程。
 
我的个人看法:政策固然有时效,但是,既然下了药,就迟早会生效.君不见北京出台了未封顶不得预售的政策否?我觉得广州政府始终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中央的命令是建立和谐社会.不要忘记了2004年的钢铁和汽车,水泥行业是如何被调控打下来的.
 
2、广州一部分购房者们确实等不耐烦了。广州有60 万房改房,住房升级消费的欲望强烈得很。10月份后,“冒死入市”的人多了。大家千万别低估购房者的智商,7090政策之后会怎样,他们看得比很多专家还要清楚。掏一百几十万买房的广州人,房地产的感觉是很好的。
 
另外,广州的“新富豪”阶层正在壮大,5年前,广州很多高档物业楼价还羞羞答答不大敢突破150万/套。现在,150万,只能算天河、越秀楼盘的“基本消费”。
 
综观2006—2007,广州人不缺购房的实力。如果大众有升价的预期,楼价很可能还会窜升一段时间。
 
我的个人看法:既然是一部分购房者强烈的愿望,那就不能够以偏概全.虽然有60万的房改房但是不能确认全部都要换房.我不知道赵生有无去过一些省,市级单位的房改;去过我相信他了解了会明白,其实所谓的房改换房的实际需求有多少.
此外"掏一百几十万买房的广州人,房地产的感觉是很好的。"这里出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这所谓的100几万,是一次性,还是贷款分期?如果是贷款,那么就绝对不能算所谓的刚性需求.因为你靠的是预支未来的收入来购买,呵呵...
关于"新富豪",我倒不知道广州有多少,不过我看到的是房屋而言,供应量在150万的超过了50%,甚至连芳村最近的某楼都开了10000/平的均价.我不知道新富豪是否很有钱,或者真的需求强劲,不过我看就是有钱人喜欢空气好,交通方便的话不会选择市中心的所谓豪宅;毕竟一不实用,二来不符合新贵的身份.
新富豪一代,更崇尚于bobo族的生活,即高品质而非高价奢侈产品消费.崇尚自然而非媚俗.
 
3、广州房地产,是在为过去十年还债。

  现在,大家很怀念过去“物美价廉”的好时光。很多潜在购房者,尤其是一些几年前本想买,又没买上的人,悔得肠子都青了。还有一些没赶上“好时光”的年青人,对现在的“高楼价”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事实上,广州房地产“物美价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广州过去十年的低楼价,是以政府少收地价为前提。(广州房地产增加值占广州GDP的比重大概为3%,政府过去十年卖地收入不到500亿,均为超常规的低数据)。国六条以后,这支歌唱不下去了。
 
(2)广州过去十年的低楼价,是以发展商大量建设低档、普通产品(或称“草根产品”)为基础的。广州不缺房,但特别缺好房子。适合住房升级消费的,更少。房改已7—8年,该进入换房高峰期了。广州房地产“还债”的时候到了。可惜又碰到7090政策,以后的游戏规则不一样了。
 
(3)过去十年,广州房地产走“低地价、低楼价、低政府行为”的路线。政府基本上“无为而治”。发展商赚到钱了,富力、合生等大企业还发展成100亿大企业,全国性公司。老百姓住上房子了,人均住房已达20平方米。
 
“低地价、低楼价、低政府行为”当然也要付出代价。请简单分析,中心城区土地为何几近枯竭?“低地价、低楼价、低政府行为”当然是终极原因。
 
广州房地产目前的矛盾已经不是住房安居问题,而是升级换代的消费需求与供应不足的矛盾。恰恰这是十年来埋下的种子。
 
电影〈无间道〉有一句经典对白:“出来混,始终是要还的"。
 
 
我的个人看法:这里我也想起一句话,是英雄本色里面的:
我发誓以后不让人用枪指着我的头。
现在的楼价根本上不是一种修正,而是拿着所谓的专家意见和楼荒来指住消费者的头,靠吓.
广州过去10年的楼价是是以政府少收地价为前提,以发展商大量建设低档、普通产品(或称“草根产品”)为基础的,广州房地产走“低地价、低楼价、低政府行为”的路线。政府基本上“无为而治”。发展商赚到钱了,富力、合生等大企业还发展成100亿大企业,全国性公司。
这个是不是原因?是,其中的次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什么?当年的恶性抄作,疯狂上涨的报复.
广州在97年间,房屋特别是新盘被疯狂抄作,中信开盘即25000,淘金家园13000;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祥的例子,赵生故意的轻描淡写,让我心头感到一丝寒意.
赵生作为资深的高人,更应该知道,97年的时候房屋的供应量更少;而且在网络风潮过后,多少写字楼空置?科技街是一条死街一样.
我不想过多揣测,只是每天都经过的中成广场,还有金穗大厦空空如野的时候,都会心中产生一股悲凉的感觉.
消费者不是水鱼,当醒悟的时候,结果就是如此,
当一些楼价严重脱离了大部分人的承受能力狂奔,其结果早已让大家了然于胸....顺便说句:最新统计局数据,广州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000/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