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业长青》:企业的本质

标签:
基业长青企业本质柯林斯财经 |
分类: 财经时评 |
《基业长青》:企业的本质
刘思坤/文
http://www.jfsky.com/uploadimages/200812251827192635.jpg
我说的不是商业,它涉及两者的交换,也不是谈论如何做强企业的办法,更不是谈论怎样的外在制度环境能够诞生好的企业。我只是想谈企业本身,它的历史、它与人和自然的关系,它的本质。
企业本身存在悠久,创业者无数,不过诸多创业者的倒下不断地提醒后来的创业者:如果创立者对企业本身理解不到位,那么企业也不可能走长远。
我们为什么要创建企业?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肯定在每一个创业者的脑海里面出现过,然基本的回答不外乎三种:
一部分回答“赚钱”,这些创业者很可能走了条倒“U”型的发展曲线,企业恐怕活不长久;
一部分回答“不知道,先干着再说”,这些创业者要么抓住机会,在实操中寻找到了业务成长模式,并发现了企业的本质,要么一直懵懂下去,消失于无形;
一部分回答“要让人类过得更舒适,更健康,更方便”,这类的创业者凤毛麟角,这样的想法或许也不是一创业时就已经存在,但无论这种对企业的理解何时出现,他们创立的企业自此开始便有与众不同的气质:这种气质让企业在别人都为某个商机赚钱时能够保持冷静,在创新遭到挫折时能够顶住来自高层与股东的压力,在为了尽快走出低谷而不择手段的想法面前抵御诱惑,在创新遇到失败、商业模式无法突破的苦闷期耐得住寂寞,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冷静、实在、真诚、踏实、永远相信每一天单独的价值不可替代,相信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好。这类的企业有稳定的核心价值观,并有将核心价值观“落地”、灵活实施的组织结构与制度。
企业的本质是一种生命,利润只是企业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如同人每天喝水吃饭排泄一样。企业跟人作为生命,都是有机体、有自身的各种维生系统,但有一点可以不同:人的生必然意味着死,但企业的生尽管面临诸多可能死的危险,却可以永续,它的旧细胞会跟人一样老化,但良好的运作机制能够自身生出新细胞替代旧细胞,从而保持永续。
永续企业的特征是柯林斯和波勒斯在《基业长青》里始终贯穿的问题,并从哲学层面找到了令人信服的答案:该书认为,人们的思维因认识而有了变化与升级:当我们对外界一无所知时,为了给自己一个信服的理由,就把所有自然现象归结于上帝行为使然,但当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后,我们开始发现:上帝只是创造了运行世界的规则,万物都遵照规则来,生老病死、水火雷电都是规律的体现,跟上帝却没有了关系。
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所有事物的规律,并相信这种规律一旦被发现、被应用,这种生命便能获得自然的灵性,回归自然,绽放生命力。这其中最奇妙、最炫杂、最令人痴迷的生命形式,便是企业。
企业的运行规则是什么?它必须有自己的价值观,跟人具备价值观就如同“重新发现灵魂”一样,这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内在要素。它清晰地知道自身资源与能力的局限,但更执迷于实现动容甚至富有感染力的目标:它要让世界更美,人类活得更好。对应哲学上的理解便是,万事万物回到自身本源的位置。
价值观一旦融入企业,就会令企业在实操层面发生诸多变化:价值观尊重员工,并给予员工充分的个人发展的机会,员工因希望和自我实现而乐;价值观给予管理层充分的决策与管理框架,管理层因执行组织运行规则而乐;价值观会激励研发部门创新的空间,科技人员因创新而乐;产品和服务会因科研创新和强大的商业化管理资源而大规模推向市场,消费者以使用受益而乐;股东因公司源源不断的利润(只是结果,而不是目的)赢得收益,并因自身当初的选择正确而乐;作为企业的创立者,甚至作为企业价值观的打造者,看到价值观一步步在现实中实现,这是个人生命最大的快乐。
任何永续的企业就会对价值观倍加珍惜,因价值观是生命力量的根脉。所有外在的东西,比如品牌、研发、组织、人力、营销,都是价值观的外在嫁接结构,都是价值观“落地”实现的具体形式。价值观不会变,而所有外在形式都可能因势而变。
企业的本质就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观和具体组织运行规则的完美结合。这也是生命存在的统一形式,它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生命是什么,组织是什么,企业是什么,也就明白了自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