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不再一无所有
(2009-05-05 21:32:30)
标签:
在乎一无所有杂谈 |
分类: 积极生活 |
当我不再一无所有
文/刘思坤
当我不再一无所有,我就会在乎物质。即便看起来很俗,很铜臭气。
不在乎自然可以愤青,不在乎自然可以谈理想,因为一无所有,无所牵挂,也无所责任。但人的思想必须扎地,要扎地就必须先生存,生存意味着必须“所有”,“所有”就意味着必须“在乎”。
在乎你身边的利益,在乎你身边的情感,在乎你身边最最珍贵的人,即便他们有时候会伤害你,会令你失望。
你可以大气,可以不计蝇头小利,这些都跟“在不在乎”不直接相关。“在乎”的意思不是必争那分寸利益,而是积累你生存的基础。
在乎利益不是不谈理想,永远将其封存,而是为理想能够在有生之年实现积累现在的资源。
在自身利益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一部分人选择追随年轻时代封存的理想,一部分人选择继续堆砌欲望与财富,人与人精神境界的区别就在于此。
而在此之前,每个人都首先是一个在大自然中为生存左拼右突的动物。它首先要用充足的物质喂饱自己用来思想的细胞,不然思想就没有未来,没有思想,理想也就遥不可及。
所以,当看到年轻人校园时愤青,到社会后滑头,就不能简单地认定为堕落。每个人都会选择适应,每个阶段也自然有每个阶段的特点。
历史总是不断重复的,前人的教训形成文字和语言的教诲,但语言的表现力太有限,后人该走的弯路还是要走,不会因为人类经验的积累而有所改变。
人生在不同年龄总会有相似的阶段特征,不同的人都在不断重复着这段成长历程。3万天的人生,一眼就看到底,有时候想起来就颇为不爽。
尝试着习惯拥有一些事物,并感受这种重量,适应被它们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心里要非常清楚地理解:人若不再一无所有,人若开始在乎起物质,理想的种子就真正在土地上发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