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思坤
刘思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11
  • 关注人气:1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盒子 与 万圣书院

(2009-04-27 12:29:52)
标签:

北京

盒子

万圣书院

杂谈

分类: 积极生活

盒子 万圣书院

 

北京:一个布满盒子的世界

 

北京说是直辖市,但它给人的心理感觉,就是一个省。从北京的最北边到最南边,坐到处布满人头的城铁和地铁,至少得3个小时。区号都是010,都在北京市,如果没有非见不可的动力,两个北京人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面。

我曾经无比赞赏过北京的魅力,设想这里的多姿多彩:你在人群中振臂一呼,就会有一帮跟你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北京就有这样的丰富性。但它太大了,在器官能够感知的范围之外,让人无所适从。

 

不过,北京却又无比狭小。冯仑说了,社会网络再怎么发达的人,能开口借钱的总不会超过10个,了解对方、对方又了解自己的人也不会超过30个,而认识却没有什么交流的朋友不会超过60个。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们,边打电话边挤公交车的人们,拖着行李在北京站等着坐火车检票的人们,只是把周围的人当成毫无干系的生物而已。

城市里,一个人的生活圈子其实很小,每个人都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又一个盒子里。早上起来就钻进公交车或者地铁这个盒子,下了车再去办公室这个盒子,工作时对着像盒子一样的电脑,中午吃盒饭,下午下了班还是要回到自己的房子里,在这个大盒子里看着电视这样的盒子,然后昏昏睡去。

人与大自然的天然联系哪里去了?

城市的空间被无数的盒子分割,本来屈指可数的公共空间挤满了行迹匆匆的路人。倘若没有坚定的理念,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在茫茫人海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不是吹牛 万圣书院真是个好地方

 

幸得赵继成大哥的推荐,昨天去了万圣书院。它虽然也是个盒子,但天地不同。一楼只是个引子,跟普通书店没什么两样,以为二楼也是如此。没想到,我一进去就喜欢上了它。

问理由?其实很简单,它安静、空间不大却布置得井井有条,最喜欢它播放的柔柔的轻音乐,与这里的场景完美契合,让人有种回家的亲切感。

我肯定,这个书店的老板一定是一个懂生活情调的人,还是一个对知识和学问极为好奇的人。里屋外屋用拱形门隔开,高高的书橱一直通到墙顶,人被众书包围,一下子有被淹没的快感。而在拱门的侧面挂有黯淡灯光的书架图画,尤有情调。而紧邻书店的是醒客咖啡厅,幽暗的黄色地板、明亮的窗台,还有沁人的浓香咖啡伺候,真是一个文化人消遣的好地方。

 

越是懂得多 越缩手缩脚

 

感觉要见好多的前辈和朋友。他们在业内行走遥远,虽然对他们有一些了解,但还不算丰富。

以前只有朴素的情感,一定要见到某位我甚为认同的朋友。哪怕能够见一面,介绍一下自己,然后把自己对他们的敬佩之意表达出来,就满足100了。

现在这种动力奇怪地消失了。虽然内心依然对他们认同,但我不再对他们崇拜,更没有因崇拜而产生的见面冲动。好像懂得越多,就越缩手缩脚。

是啊,即便见面了,聊什么呢?自己没有长期浸淫在一个行业里面,对它的了解能有几分?再说了,除了聊过去的成绩,还能聊什么呢?每个人的际遇都不同,对于忙着现在做事和规划未来的他们来说,回顾往事的意义大么?单纯表达对对方的敬意,或许有些过于单薄了。

唯一能让自己理直气壮地去跟这些前辈交流的动力,不是来自冲动的情感,而是来自自己的积累、对具体事件的独特认识和对自身迷茫的深刻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