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管执法操作实务》高锋:教材核心是拒绝粗暴执法

(2009-04-23 11:33:23)
标签:

新京报

城管执法

操作实务

高锋

杂谈

分类: 新闻调查

城管执法操作实务》高锋:

 教材核心是拒绝粗暴执法

 

2009年4月23日《新京报》北京新闻 关注 A19版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images/epaper/20090423/77631240425745601.gif

高锋

中国公共安全危机干预专家,城管培训教材课题研究组成员,《城管执法操作实务》执笔人)

 

高锋介绍教材出炉过程,称网民有误解

 

作为该书的执笔人,高锋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昨日,本报记者对高锋进行专访,高锋首次详解《城管执法操作实务》出台过程及背景,称网友有误解。

 

城管是点火药桶的人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城管的职权?

高锋:城管是国家在行政执法上的一个尝试,综合了公安、交通、工商、建委的部分职能,叫综合执法。难点、热点都集中在城管了。

新京报:难点在哪里?

高锋:有句话叫公安管罪人,工商管富人,城管管穷人。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摆摊做小生意成为很大一部分人的生存来源,城管不让摆摊就相当于端掉了人家的饭碗,能不和你急吗?

新京报:这是冲突的根源吗?

高锋:是的。城管执法和警察执法不同,警察是有人犯罪后去执法,而城管则是首先点燃火药桶的人。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

所以我一直给城管讲要善待人。要温和执法,拒绝粗暴执法。

 

教材是为拒绝粗暴执法

 

新京报:《城管执法操作实务》怎么出台的呢?

高锋:2005年5月,北京市城管请我去培训,讲如何规范执法,怎样减少与公众的冲突。培训了将近一年后,这我们就打算让培训正规化、系统化,应该有一个依据,就需要教材。而这本教材必须来自本土的城管执法经验。我们就下去搞座谈会、做调研,最后行政管理综合执法局的课题研发组和我一起合作写出了这本书。

新京报:这本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高锋:中心的一点就是要“平安执法,执法不出事”。拒绝粗暴执法。

新京报:书中“注意要使相对人的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周围不见人”等语句怎么理解呢?

高锋:因为矛盾尖锐,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暴力抗法。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制止,自卫,但不要过火,不要把人家弄得遍体鳞伤。

意思就是不要打伤别人,打人家脸不合适,被人误解成为了不打人脸,打人的其他地方。

第一条:“短时间控制在原地”,是为了警告他。我们之间是公民,我要通过明确的话语告诉对方有后果。

第二条:“快速带离现场”,是为了避免群体性事件。

执法要求,首先是劝离,躲避,躲避不了,就控制你。网民把前面的裁掉了,只留下后面的。

新京报:网民解读有误?

高锋:网民不应只看后面的文字,而把前面“相对人暴力抗法”的前提省略掉。写这些文字的目的,是想说城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伤害相对人,一定要人性化,体谅对方,避免冲突。

 

城管粗暴现象已有所改善

 

新京报:这本书改善城管执法状况了吗?

高锋:城管近几年的执法状况在不断改善。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培训教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新京报:您是公共安全危机干预方面的专家,这次“城管门”事件您是否把它看成公共安全危机?

高锋: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是机遇。城管问题由来已久,他们的职责是城市管理,执法带有强制性,必须执法,但他们管的又是穷人,处理的又是他们的命根子,所以很容易出事。我希望通过这次事件,把城管领域自身的问题讲清楚,来客观评价城管的功过,一起寻找改进城管工作的措施方法。

 

本报记者 李增勇 实习生 刘思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