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型前的眩晕

(2007-07-07 12:32:28)
标签:

转型

眩晕

变通

毕业

大学

校园

分类: 积极生活
 

    时间是我们感觉的上帝——对时间我们只能敬仰地虔信、却无法用自己的意志替代它的意志。它总会在每年的6月底7月初伸出自己的感觉触角,对准每一个即将毕业离开大学校园的学子的大脑注入一种叫做“悲伤”的肾上腺素,于是,我们会莫名其妙地颠狂大叫、歇斯底里、把酒言欢、对酒当歌、拥抱嚎哭。一种叫做“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了的逻辑刺激着我们,一种好似即将失去却不愿失去、就要失去才知道珍惜的离别之怨催眠着我们,于是,我们本能地与时间作对,以为在即将离校毕业的前几天享受最后的欢颜是对残酷的、一去不复返的时间的嘲讽与戏弄,但实际上,我们的抵抗没有丝毫的用处,该走的终归要走,该留的终归要留。但无论理智在何种程度上认同并笃信这一结论,它丝毫没有能够阻碍我们继续失态的步伐——这是一种时间在更高层次上的嘲弄,我们都被玩了,我们都在个体转型前,集体患上了眩晕症。

 

    眩晕本无罪,眩晕是这个时代的常态。当我们的父辈选择用光缆传输数据,为的仅仅是公司内部交流的方便以提高效率、赚取更多利润之时,没有人会想到它会改变每一个个体的生活方式:有了通达世界各地的光缆,我们再也没有必要跑到邮局寄挂个人信件,再也没有必要跑到车程好几个小时的国家图书馆查阅我们的资料,再也没有必要亲临商场选购我们要消费的产品,我们只需要坐在家里就能完成邮寄、阅读、购物等数据、文本、信息的自由切换与交流,这是一次伟大的转型。古登堡时代的转型和工业革命时期的转型,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世纪,而如今遍布地球每个角落的、霎时完成光学脉冲传输的光缆,让这次的转型在历史的瞬间完成:2——3年内遍布地球村。转型之快,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惊愕和行动上的便捷之外,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压力:我们的生活行为、习惯,甚至性格都需要被迫改变。这一改变会带来本能的厌恶,任何人的本性都希望稳定而有预期,从而获得一种当下的安全感。但当周边的一切都被形容以“转型”二字时,我们才知道原来“稳定”对这个时代来说是那么地奢侈。于是,我们需要一种对稳定失去的发泄,需要一种发泄后的精神平衡。如果说我们在转型后的行为改变是一种实质代价的话,那么我们在转型前的眩晕就是一种为保持神经健康而不得不付出的精神代价。

 

    当下中国的转型不过30年,而剧烈转型期才刚刚开始: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和国际通行规则的进入,使得政治文化也出现了相应的转型裂缝。如此短暂的时间跨度不足以泯灭一代人垂青的生命之火,70中与80后——这代人依然是剧烈转型中的目击者。他们依然生活在青壮年,依然参与着、加速着、完美着不断形成的转型,尽管他们主观上依然因为留恋过去的时代而别扭着、尽管他们在生存压力和商业伦理的环境中选择妥协。这是这个时代独特的场景:我们都被迫加入到转型中,这是一个被动的、不情愿的过程,而随时间流逝,人——作为高等生物体的那种天生的、地球上其它生物所无法比拟的环境适应性就会逐步体现——90后的孩子们已经跟我们出现了观念和行为上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时间赋予新新人类的一种特质,这种特质的背后有一种潜在的事实:他们已经开始适应了这种转型,并以此为生活欢乐的源泉。这可能为我们所不理解,但它却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了转型时代的要求。对此一个显而易见的解释系统是:对多变无序的自然环境都能适应的我们,难道就不能适应由人类自己铺设光缆、自己创造出电脑和网络而带来的信息时代转型吗?

 

    然而,但就每个生命个体而言,自从出生的那一瞬间,他生命路程的起点就被时间刻度狠狠地砸在了一个时间坐标上。这一坐标赋予了他周边环境的时代特点,也就不可避免地使他带上了时代的烙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仅宏观的社会历史如此,我们个体的历史依然如此。

    面对着瞬息万变的时代转型,有着强烈时代烙印的我们总要寻找历史与当下、历史与未来的契合点,人总是要走向未来的,而走向未来离不开周边环境的塑造。既然无法逃避,那就选择适应。于是,转型速度与适应能力在此构成了一对张力,这一张力让我们看到了转型时代的一种强烈的特点:转型似乎总是以速度作为与人对立的资本,通过不断出现的技术、思想与观念持续地挑战我们的生物适应本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对立已经上升为一种战争,这一战争的成败直接决定了“生存得好与不好”这一问题的答案。

    不过,这并不构成我们忧虑的理由。正如克里斯蒂亚·弗里兰在《世纪大拍卖——俄罗斯转轨的内幕故事》中说的那样,我们完全可以在不做任何原则性决定的情况下,只是通过一系列技术型的步骤就能达到任何目的。如果对决定适应这个时代的心态有着本能地厌恶甚至排斥,不如暂时将其悬置,扎下身子去体味转型时代赋予给你的方便与快捷,冷静地剖析一个个转型时代的独有特点,参入到技术型的描述之中,反而可以更加豁达。这样做的一个可能的好处是:先前以为自己被迫适应的时代,原来适应起来是如此地愉快而畅爽,以至于我们推翻了此前的想法,以为那是那么地可笑而迂腐。这是一种机智的变通法则。如此,转型前的眩晕,或许会有改观吧。

 

 

 

 

刘思坤

作于2007.7.7中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