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中访古村05:周村万家村

(2021-03-12 13:03:53)
标签:

摄影

图片

游记

文化

分类: 户外游影
【原创影记】周村万家


    在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还有一个中国传统村落,这里是明清官宦世家,历经600余年的沧桑变迁,这就是万家村。
    万家村是明清毕姓两代尚书——明朝户部尚书毕自严、辽东巡抚毕自肃出生之地, 也是清朝礼部尚书、著名书法家毕道远的故乡, 早前还是明代吏部尚书万安的祖籍。如今, 高大的牌坊矗立在村口, 似乎在诉说着村子几百年的古老传奇。

http://sucimg.itc.cn/sblog/o6700924b4bb285892a451903b3b1743a
http://sucimg.itc.cn/sblog/oeff9f7a0159e16f49fd7e3e57dfbe8c1
http://sucimg.itc.cn/sblog/of0071243e5d04118e002b854888aa2d4
http://sucimg.itc.cn/sblog/of901a5117278b9c52caf7d0dd1bea1b5
    走进村子,老远就能望见的是那高耸的旗杆和一派气势非凡的古宅建筑,彰显着当年淄西贵族毕府的荣耀和气派:

    万家村历史上属淄川县,距西铺村不远。
    据当地记载,六百年前, 万家村是万姓人居住的祖姓庄,也是明成化年间吏部尚书、首辅大臣万安的祖籍地(一般资料大都说万安为明代眉州——即今四川省眉山市万冲村人), 相传万安在万家村建别墅、修茔地, 故有万安楼、万安溪、万安桥、狮子大门、银库等建筑。明弘治初年(一说成化晚期),万安获罪, 万家犯抄, 族人逃的逃、走的走, 万家村的万氏家族就此破落,后裔迁徙。
    关于万安,如今村子里还流传着一个传说: 万家的母牛生了个牛犊子, 很像麒麟, 但是这个牛犊子经常吃铁犁, 家里的长工就把它打死了。万安为官多年, 有很多朝廷死党, 结果这些大臣以此事参奏万安。因为麒麟是吉祥之物, 只有皇族才配有, 当时恰好成化皇帝驾崩, 孝宗继位, 孝宗本来就不喜欢万安。结果这件事传到孝宗皇帝耳朵里, 孝宗就罢免了万安,并灭了九族。

http://sucimg.itc.cn/sblog/o40207af32fef5348a639921e002cb0a6
    据说现在村中还保留着万安留下的万家银库, 而万安的坟墓如今已经是周村王村中学的操场。

http://sucimg.itc.cn/sblog/oeb79ee3b14ac9cb17e0813d143f34fb0
    有关万安的名声历来不佳,以至于万家村留存到现在的,似乎只是毕氏家族的荣耀了。
    明嘉靖中期,当时的淄川县官、毕氏六世祖毕忠臣看到万家村是一处风水宝地, 遂出资将万家村买下, 由西铺迁移至万家村落户, 在万家村建白业堂等。七世祖毕木又在万家建老家庙, 毕氏子孙自此在万家村繁衍生息、读书致仕并开始发际。毕木的8个儿子中,四子毕自严在明朝崇祯年间任太子太保户部尚书, 八子毕自肃是辽东巡抚, 六子毕自寅为南京户部主事,毕家由此开始长达几百年的门庭光耀。自毕自严起,毕氏家族先后出过进士11名,举人40多名,共计得到万历、天启、崇祯三代皇帝封赠、褒奖圣旨33道。毕自严曾享皇帝降旨九坛、赐谕墓、加封三代之誉,其家乡的墓碑上刻有“圣旨”二字, 墓田占地200多亩。
    等到清朝,毕自肃的第九世孙毕道远考中道光年间进士。毕道远在清廷是四朝元老、著名的书法家, 光绪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兼任兵部尚书, 权倾一时。他的儿子毕念成曾任池州知府, 孙子还做过知县,堪称官宦世家。

http://sucimg.itc.cn/sblog/o007edab000671936d1c12d4ea3e24fc9
http://sucimg.itc.cn/sblog/o0ee0b835142822f291b80c0e6cf0619e
http://sucimg.itc.cn/sblog/o64724d9209267a74f6369484202f84d1
http://sucimg.itc.cn/sblog/o2f1e84655eb5a57ef2dd066560d6075d
http://sucimg.itc.cn/sblog/o0474b458b02e8fd9915de18d4d3a0cd3
http://sucimg.itc.cn/sblog/o9cec90ebe94f49e6ef7928a4f5acab62
    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期间,万家村明清古建筑、古墓葬被破坏的所剩无几。2003年以来, 万家村在市区文化、文物部门支持帮助下, 先后修复了两处御葬墓、一处纪念馆, 修建了目前所见的两座牌坊、毕氏姓祖公高碑、文化广场、 憩园等。

    “清清白白勤笃且孝有传家,堂堂正正忠厚并诗礼继世。”这是毕氏祖先对后世的告诫,也是毕氏子孙铭记于心的做人准则。除了毕自严之父毕木所创的26字家训(“守前谟,不居间、不放债、不攻煤井,愿后世、学吃亏、学认错、学好读书。”),“投豆亭”“尚书拉车”等故事至今仍激励着后人德行立身。
    在万家村的这处“投豆亭”很是特别。相传毕木建“投豆亭”时,内置一桌,上置二瓶,旁有二盂,内各盛黄豆、黑豆。孩子每做一件善事,向瓶中投一黄豆; 心中有一恶念,则向另一瓶中投一黑豆; 一月一检点、一年一总结,直至再无黑豆,自己的德行便达到极高境界,通过这样的方式约束族人,直至今日也被人津津乐道:


    “检点身心,投豆亭中无黑子; 怡愉情性,护花篱畔赏黄英”——这是毕木为“投豆亭”所撰写的对联。毕氏家族的优良家风,伴随着世代的变迁影响着祖祖辈辈的后人。今日,万家村头文化广场上,专为“投豆精神”立碑志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