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送你一束花
送你一束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892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中访古村04:周村西铺村(续)

(2021-03-10 14:48:41)
标签:

摄影

图片

游记

分类: 户外游影
【原创影记】鲁中访古村04:周村西村(续)

    位于周村区王村镇西铺村(虽然都是村,却是三级政权)的蒲松龄书馆,又名蒲松龄纪念馆分馆(蒲松龄纪念馆在蒲松龄故里淄川区),原系明末户都尚书毕自严故居的一部分,据说约占毕府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现已逐渐恢复“绰然堂”、“振衣阁”、“万卷楼”、家庙,并挪修“狮子大门”,辟为“蒲松龄书馆”。自1990年代对外开放, 2006年以“毕自严故居”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ucimg.itc.cn/sblog/o513b57aea8bc95d9c5c2698fd15124dc
    蒲松龄一生的职业是教书,他在其三十二岁时,应好友毕际有之聘离开家乡淄川区蒲家庄,在此设馆教塾33年(一说38年,实为中间曾回家,有几年间断),直到他七十一岁时才回归故里蒲家庄。在此漫长的三十余载塾师生涯中,先生凭着自己的才能,寓居于毕家的松龄书院,先后课学毕际有的八位孙子,博览群书于万卷楼,谱写俚曲于振衣阁,书写了传世名作《聊斋志异》。可以说,西铺村不仅是《聊斋志异》诞生地、聊斋文化的发祥地,又是蒲松龄的第二故乡。

    蒲松龄书馆正门影壁:

http://sucimg.itc.cn/sblog/oca70fbcc4b28fef610b2663193fd7ba1
   “绰然堂”, 是毕自严晚年为子孙专门设立的“学堂”,也是蒲松龄在毕府坐馆教书、读书、著述和冬日休息的地方。“绰然堂”取意《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乎哉?”。原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后于清光绪年间倾圯,1984年在原址重建。


    绰然堂门前古井——白阳井。据说是毕自严当年居家时亲自挖掘,因其号白阳老人而得名,迄今已400多年。

http://sucimg.itc.cn/sblog/j2e6a907e0612445af560b41cabf08224
    振衣阁,也是“毕府”的藏书之地,蒲松龄先生先生在此博览、写作。
    振衣阁“振衣”一词,取意于《楚辞·渔夫》中“新沐者,必弹冠,新沐者,必振衣”之句,时值清朝礼部尚书毕道远被陷免官回家之际。一年后洗雪罪名,皇帝下诏官复原职时,正好此阁落成,遂取此名:

http://sucimg.itc.cn/sblog/j986f3430e78eb7807b74f26ccc6e29b4
http://sucimg.itc.cn/sblog/jb4618c31006c187cf745803fb756939d
    振衣阁前珍贵名木——蝴蝶松,属日本五针松,为我国北方少有的,远生于江南,明末移植于此,距今已有近五百年树龄,八十年代枯死。
    振衣阁前东厢房、西厢房:

    最北边的院子里耸立着“万卷楼”,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三层小楼。“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树木起风云。”从门柱上的这副对联中,仿佛使人闻到了一股古书芬芳直扑面颜。据说当年万卷楼藏书五万余册,明清时为中国八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与宁波“天一阁”齐名。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和《聊斋俚曲》,多参考此楼藏书。

 http://sucimg.itc.cn/sblog/oe81e8d4ff4d71df7b742f0b70367892a
    关于蒲松龄到毕府教书,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清康熙年间,蒲松龄途经毕府,毕府正巧在晒书。蒲松龄看到这么多书,忍不住想要饱读一番,于是心生一计,便躺在一边敞怀晒起了肚子。毕府的人好奇问他在做什么,他答道:“我也晒晒肚子里的书啊。”这件事引起了毕家的兴趣,于是相邀蒲松龄前来教书,这一教就是30多年。


(图片分别拍摄于2019年12月、2021年1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