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古城为何获省级立法保护
(2013-12-31 22:08:17)
标签:
台儿庄古城 |
分类: 户外游影 |
在不久前召开的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山东省台儿庄古城保护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审议通过,
明年1月1日起施行。地处枣庄的一座古城, 为何能得到省级立法保护?
据了解, 《条例》经过了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 尽管顺利通过, 但是审议中也有争议, 有的委员认为, 台儿庄古城是重建的景观,
没有多少文物价值, 不值得立法保护。但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来台儿庄古城调研后, 一些委员改变了看法。
台儿庄古城管委会副主任张礼春说,
台儿庄古城是人类文化遗产。一是现存最多的古运河遗迹。台儿庄古城内有3公里古运河河道、13处古码头、古船闸、古驳岸等大量水工遗存,是国家大运河申遗的重要节点。二是保存有世界上最多的“二战”遗址。古城内现有清真寺、弹空墙等多处台儿庄大战旧址。另外,台儿庄古城95%的道路肌理和水系框架被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
古城内的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宗教建筑、客家建筑等特色建筑都是在全面深入调查、摸清建筑风格并形成系统照片和文字资料的基础上,遵循原材料、原工艺、原尺度、原空间、原地工匠的原则,
在原址上精益求精重建的, 这些特色建筑也是文化遗产, 也需要立法保护。
台儿庄古城建成后, 台儿庄地价飞涨, 为了谋取更大利益, 开发商希望楼盘建得越高越好。在台儿庄古城北门附近,
一家开发商竞得了一宗180亩地块, 计划修建11层的小高层, 结果让当地规划部门砍到了6层。
针对这一类问题, 《条例》对古城周边楼高作出了严格限制。对于此一限制,
枣庄市法制办副主任郭继存这样解读:“古城里面的建筑基本上都是两至三层, 高度都在十米左右, 如果在周围建一些高楼,
一百多米、八九十米, 跟古城的风貌极为不协调。限高后, 以古城为中心, 周围建筑物呈阶梯状分布。”
《条例》还规定:
台儿庄古城核心区现有街巷、水系、建筑的空间尺度和布局以及建筑现状不得擅自改变。台儿庄古城功能配套区建筑的体量、高度、色彩以及形式应当与台儿庄古城核心区风貌相一致,禁止建设与台儿庄古城功能、性质无直接关系的设施。
山东省人大代表金世蔚认为, 基于一些地方古城过度商业化的前车之鉴, 如果不加以节制, 台儿庄古城很可能会耐不住冲动,
过度开发带来负面影响。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张礼春认为,《条例》给古城商业开发戴上了一道“紧箍”。这不是作茧自缚, 而是古城景观有了一道“保护符”,
只有这样, 古城的发展才能可持续, 古城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像华沙一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条例》通过当天, 枣庄籍省人大代表吴晓荫很激动。2012年, 省十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 吴晓荫等26名省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
建议制定关于台儿庄古城的保护管理条例。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以往,绝大多数的立法项目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的立法建议,而《条例》是由代表议案提出的立法项目,这种做法更直接地反映民意,反映实际需要,也更加接地气。
据了解,《条例》是山东省继2000年10月26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后,
山东省第二个区域性法规。
旅游大省云南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除了丽江古城、和顺古镇外, 普洱茶、纳西族东巴文化等也纳入了云南省立法保护,
此类地方性法规有10余件。
有专家认为, 作为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三孔”的曲阜, 在立法保护上掉队了, 希望台儿庄古城立法能给当地政府“当头一棒”,
尽快补上这个缺。(据201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