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运会男篮力量易建联出线外线体育 |
分类: 篮球评论 |
虽然赛前不愿意相信这个残酷的现实,但五战皆负之后,我们还是位列突尼斯之后,在奥运男篮比赛中垫底。痛定思痛,这段时间必然又是坊间问诊男篮的热潮期,在确定下一个学习对象和下一位主帅执教之前,提升身体力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小组赛后四战,中国队几乎在每一个环节都落在下风。打不到内线,形不成突破,抢不住位置,拿不到篮板。其实,所有的这一切环节,都可以归结到力量对抗能力不足上。虽然速度是最近一段时间篮球场上被热议最多的焦点话题,但在FIBA的赛场上,力量比速度来得更切实际。对西班牙的比赛,阿联在加索尔兄弟的严防以及伊巴卡的干扰下并未吃亏,外线的陈江华也奇兵天降在卡尔德隆面前占到了不少便宜,这让我们直接忽视了西班牙以技术见长的特点,以至于我们没有在力量对抗上暴露太大差距。但是后面三场比赛瞬间把我们带回来了现实世界的残忍,欧洲白熊和澳洲袋鼠强壮的上肢力量和无处不在的身体对抗让我们每个技术动作都接近变形,尤其体现在篮板拼抢上,更是输得一塌糊涂,就算是易建联,也因为太多的内线身体碰撞导致旧伤复发。
如果我们想在世界范围内有所突破,就不能光盯着自己的弹跳和速度,孙悦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使他能每次追盖对手的上篮,但是强对抗下瘦弱的身体会让你英雄无用武之地,甚至连上场比赛都成为奢望。欧洲人喜欢用肉填满空间,崇尚对抗是他们打球时乐此不疲的事情,后姚明时代我们跑起来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想穿越欧美人的肌肉防线,前提是需要力量的支撑。
亚洲人的身体虽然先天不足,但是通过艰苦训练,我们也能练出几个像大姚和阿联那样无所畏惧的肌肉棒子,看到了差距就应该弥补,希望2年后的男篮世界杯,我们在面对世界强队的高强度压迫时,不再显得那么四肢无力。
作为本届中国男篮中个人能力最强的队员,阿联时候在内线显得形单影只,内外脱节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凸显的是男篮始终没有诞生过能和内线大个并驾齐驱的全能外线。
由于篮球场空间狭小,顶尖队伍越来越快速敏捷,笨重缓慢的巨人已经被这个时代淘汰。时代需要敏捷、修长、覆盖范围广的篮球手。但是中国男篮一直以来缺乏这样的角色,除了同等位置机动性出类拔萃的阿联之外,其他位置上的顶尖球员乏善可陈。
纵览我们的队员特点,会突破,有三分,能防守的都有,但基本都局限于某个功能,全面性根本无从谈起。我们的控卫做不到像卡尔德隆那样既能全场突袭,也能阵地组织,这直接宣告我们失去了打速度篮球的发动机。而在锋线上,我们始终缺少一个像基里连科那样能攻善传,全场游走,可以策应,串联全队的角色。本来孙悦可以重点培养,能够胜任多个位置他也在前两年给过我们希望,但是本届奥运会他的低迷伴随着男篮的连败让人失望。所以,中国男篮没有一个外线的进攻轴心能和阿联遥相呼应,挡拆传切,他的存在能减轻内线的压力,也能有效带动外线,运转我们的团队进攻套路。只有一个内线强点注定无法在国际赛场上走得更远,尤其在现代篮球越来越倚重外线策动进攻的潮流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