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羽日记
老羽日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19
  • 关注人气:6,6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必苛责复旦18学子

(2010-12-16 06:42:51)
标签:

杂谈

  有一种倾向需要警惕,那就是对年轻人“探险”精神的否定,还有重新将他们装入“套子”里的企图——做什么事都要打报告、都要获得批准

 

  12月12日,18名复旦大学的学生在黄山遇险,在对他们救援的过程中,当地一名警察遇难。牺牲的警察叫张宁海,年仅24岁。

  这样的结果令人悲伤,可说已完全抵销了18名学生最终脱险所带给人们的安慰。目前这18名大学生也正在遭遇人们对其“道德”、“良心”的谴责,人们认为他们在事后对于那位牺牲的警察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悲伤与歉疚。

  从相关报道的情形看,这18名大学生在事后的表现确实有值得批评之处。但我也不认为,从此让他们背上“道德”、“良心”的枷锁,或者让他们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都呈现出一副“悲伤与歉疚”的样子,是什么好事情——他们应该尽快从这一事件所造成的阴影中走出,重回阳光与快乐。我想这也应该是张宁海烈士所希望的。张宁海父亲的态度尤其让人肃然起敬:“救人是儿子的职责,不怨大学生。”

  确有一种声音,把张宁海的牺牲归咎于18名大学生的“户外冒险”——如果他们不搞“户外冒险”就不会迷路,不迷路就不会求援,不求援当地警方就不会救援,不救援张宁海就不会牺牲。其实张宁海的牺牲只是一个“意外”,上述一系列看似环环紧扣的“前因后果”因不具有“内在的必然性”而难以成立,举例言之,孟祥斌勇救落水青年壮烈牺牲,可不可以将责任算在那位女青年的头上?

  提到孟祥斌,就不能不提到他与张宁海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孟祥斌救人是个人行为,张宁海则是在“执行公务”,也就是张宁海父亲所说的:“救人是儿子的职责。”相对而言,公民遇险时要求政府救援,则是公民的权利,也是政府存在的理由。有一种说法是这些大学生因为自己的冒险而耗费了那么多公共资源,这对其他公民公平吗?然而“不公平”正是“公共资源”的特性之一——它为全体公民而存在,但最终将耗费在哪一位公民身上则是不确定的。

  也确实有人以“避免耗费公共资源”为理由,主张对近年兴起的“户外运动”进行“规范”——他们一旦遇险,政府总要出动那么多人搜寻,甚至造成张宁海式的牺牲。且不说“户外运动”与“耗费公共资源”并无必然联系,若这一理由成立,那我们这个社会上的许多活动恐怕都要取消,很多事都不能去做,因为不管做什么,都可能有“意外”发生。

  当然,复旦学生黄山遇险事件,确实值得户外运动爱好者引为教训,也提醒景区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景区设施(如安全标志),甚至警示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但有一种倾向需要警惕,那就是对年轻人“探险”精神的否定,还有重新将他们装入“套子”里的企图——做什么事都要打报告、都要获得批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