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二绕”预备可行性报告过关,当然是好事情;虽然还只是一个方案,但已足以令人向往。对于我自己来说,正打算在远郊买房,此前一直犹豫不定,而“二绕”报告过关的消息则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赶快下手吧。
但一则一喜,一则一忧。我的忧虑是,“二绕”过关了,“绕城高速统缴卡”的废除之日恐怕更加渺茫;现在“统缴卡”两年收费是1320元,“二绕”建成通车之后会不会还要加码呢?
同朋友谈起,朋友说:“知足吧,没让你办‘全国高速统缴卡’已够便宜你了!”
杭州的这个“绕城高速统缴卡”,为杭城广大私家车主诟病久矣,其不合理也显而易见——哪怕两年之内你从不走绕城,你都要缴1320元的通行费;哪怕你天天走绕城,一天走好几趟,还是缴1320元的通行费。
有人会说这个“统缴卡”是有“充分法律依据”的,比如通过了上级部门的审批,符合国务院哪个文件。但不合理就是不合理,有“充分法律依据”也改变不了“不合理”这个事实。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都需要资金投入,车主应该为自己享受到的服务“买单”,这道理容易懂,但买单也要公平,消费多少我支付多少,好比开饭店的,到街上随便拉一个人说“你给我1320元钱”,不是很荒谬吗?通行费可以缴、应该缴,但有个方式问题,“统缴卡”这种方式显然不是一种公平的方式。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个“统缴卡”并不只是针对“绕城”,杭州其他道路建设同样需要资金投入,那么解决这个问题也很容易,就是让这个“统缴卡”与“绕城高速”分割开来。当然,即使如此,这个“统缴卡”的正当性依然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才能确立,比如召开听证,将道路建设资金的投入、资金的来源、管理费用等,一一摊开在公众面前,然后确定统缴费的标准,而不是由有关部门单方面说了算。
“统缴卡”所带给杭州车主的另一件烦心事,是一不小心,就被“重复收费”——也就是说你虽然早已付了费,但到了收费站那,绕城费是照收不误的。前几日某一个周末,我自下沙上绕城,到临安白果站下,出示统缴卡,收费员说:“你这卡在杭州有用,在这不管用。”回来打12345,有关部门回复:“你得先下绕城,再上高速”,并且说:“已有上百司机反映过这个问题了”。呜呼,已有上百司机反映过,但有关部门就是不思改变,反把责任推到车主身上!
解决这个问题很难吗?不过是计算机上一个小小的技术问题。端看我们的有关部门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费为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