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感 |
有网友“晚辈”留言道“中国的电影要想真正走向世界,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奥斯卡是个很好的途径”,就此回复。
晚辈(根据你留言的名称,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您大概以为老夫(也请允许我这样称呼自己,仅为了文字对仗而已)是一个只重视所谓艺术片的老古董吧!其实差矣!本人特重视商业片的操作!而且本人认为现在中国好的商业片少之又少,并已经为中国的电影走向市场化尽了自己微薄之力(在此按下不表)。晚辈提到奥斯卡是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因此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最好走奥斯卡这途径(参考附件原话)。由此看来老夫需要对国际电影节和国际电影的发行渠道等进行一些简单地介绍,将自己的见解与晚辈和所有关心中国电影发展的同仁分享。
对任何事物只有深入地了解才可以判断它是否有用。首先,何为奥斯卡?奥斯卡(Oscars,记住,在英文中一定要有“s”)的学名叫“The Academy Awards”(“学院奖”),它的第一届颁奖典礼是 1929年5月16日在美国好莱坞Roosevelt酒店的Blossom大厅举行的,采用的是宴会(banquet)形式,约270个从事电影行业的朋友参加。奥斯卡奖自成立之初就只是一个美国电影组织奖励美国电影的Party,会员参加免费,会员朋友参加要交纳5美元。在1941年之前参加颁奖典礼时大家对得奖者没有任何悬念,早就知道谁得什么奖了。第一届的最佳男主角奖给了Emil Jannings(伊美尔.詹宁斯,母亲是德国人,他从小在德国的G鰎litz长大),奖励他在两部电影中担任的男主角,一部叫“The Last Command”(“最后的命令”),另一部叫“The War of All Flesh”(“死亡的战争”)。有意思的是,Jannings并没有在5月16日这天领取到小金人金像奖。他获奖的消息是在当年2月宣布的。由于他决定不参加颁奖的宴会而提前回欧洲并想给他的母亲炫耀自己的小金人,因此他要求组委会提前把金像奖发给了他。用今天的眼光看当年詹宁斯的举动好像有点“太不严肃了”。第一次颁奖的Party上共发出去15座小金人,除了Janet Gaynor(简奈特.格诺尔)女士外(如果我没记错,她只是在头一年拍了一个6分钟的默片),其它奖项都发给了男士。对外国电影的奖励始于1947年,当年的最佳外语片奖励给了意大利电影“Shoe-Shine”(“锃亮的皮鞋”,意大利语为Sciuscià,由Vittorio De Sica执导)。到目前为止,对外国电影的奖励仍只有这一项。这也不奇怪,我觉得这对一向自大的美国电影界来说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你能想象一下我们的“金鸡”“百花”也设一大堆奖励外国电影的奖项吗?如果人家外国的电影都来“冲击”中国的“金鸡奖”,那才叫奇怪呢!奥斯卡奖或者说美国电影学院奖从来就不是为外国电影设置的,它不属于国际电影节。
其次,晚辈说奥斯卡奖乃国际三大电影节之一,老夫才疏学浅,请容老夫斗胆问一句,“那另两大是哪两个”? 据老夫了解,国际上专为各国电影展示并有比赛评奖的电影节有很多,其中A类的大电影节就有,Berlin(柏林,德国,2月),Cannes (嘎纳,法国,5月),Montreal(蒙特利尔,加拿大,8月底), Locarno(卢加诺,瑞士,8月) ,Venice(威尼斯,意大利,9月),Toronto(多伦多, 加拿大9月),San Sebastian(圣萨波斯蒂安,西班牙,9月),Tokyo (东京,日本,10月)等。另外,还有只邀请非好莱坞大制片公司出品电影的Sandance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在美国犹他州, 1月,由著名影星Robert Redford发起),美国纽约由Robert Di Nero发起的Tribeca电影节(5月)。这些电影节的影响力可以说都不小,而且各有各的侧重点。每年全部电影奖加起来有数千个。
(未完,请接着(2)继续看。文章可能稍长,无法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