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占总人口的28%。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但现阶段未成年人的犯罪却触目惊心。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犯罪年龄提前;且犯罪方式不断更新,以结伙作案为主,表现出强烈的纠合性与智能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犯罪类型,如绑架人质、贩卖毒品、非法拘禁、组织容留卖淫等。尤其暴力化程度加剧,其中抢劫犯罪上升最快,杀人、伤害、投毒等也呈明显增长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尤其是低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以至于专家们把14至16岁这个年龄段被称为“犯罪年龄”,且“犯罪年龄”中出现的犯罪行为具有随意性、暴力倾向和不计后果等特点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何以日趋突出呢?
腐朽文化对未成年人的渗透和影响不可低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和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快速发展,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使子女自私任性、骄横好斗甚至道德沦丧。尤其残缺性家庭给未成年人蒙上心灵的阴影。学 校教育的失当片面将差生放任不管或推向社会,尤其是法制教育的不力,使许多未成年人在不知法、不懂法、不畏法的途中才走上了以身试法之路。更由于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滋生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也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但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可塑性和可改造性。对未成年人犯罪,社会的责任大于未成年人自身的责任;打击仅是低层次防范,预防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3.6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发展成才,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关系到亿万家庭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安定。 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 学校预防至关重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丰富校园文化,让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要不断地净化社会环境,彻底清除对青少年影响尤甚的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以腐败为主要表现的“灰色污染”、以暴力团伙犯罪为主要内容的“黑色污染”,以毒品犯罪的“白色污染”。更要不断加强司法预防,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贯彻实施。
孩子的健康,就是国家的健康、民族的健康;孩子的快乐就是国家的快乐、民族的快乐;孩子的成长就是国家的成长、民族的成长。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维护未成年人健康权,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这一重大行动正在祖国大地如火如荼。
梁启超曾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为了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让全社会托起明天的太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