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时代,城市扩张的诉求愈发强烈,资本大鳄虎视眈眈,在谋求发展的喧嚣浪潮中,土地这个财富之母在沉痛的呐喊悲愤的哭泣,失地的农民背弃家园漂泊流离,土壤流失,沙漠化与污染,破坏与浪费等问题愈演愈烈,田园荒芜粮食锐减,号称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敲响了警钟。
土地是人类多种权利的载体。面对巨大的超额利润,地方政府非法批地,违 法下放土地审批权限,搞“政策特区”,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任意出 台土地优惠政策,暗箱操作,给一些单位和个人的“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 为腐败提供了温床。名目繁多的开发区遍地盛开,“圈而不开”一时蔚为大观。在土地开发中,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征地补偿不到位,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频频发生。土地是最容易变现的 资产,一些地方党政领导便急功近利,以牺牲土地的极端做法换取短期内经济发 展的“成就”和所谓的“政绩”,对农民的集体土地大肆征用,甚至不惜采取违法手段。
耕地资源愈加稀缺,在我国不到10%的耕地上,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 我们面临着世界上最尖锐的人地矛盾。据报道,全国已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如果不严格土地管理,坚决遏止耕地快速减少的趋势,粮食安全的战略基础就会严重削弱。
虽然名义上执行了严格的国土资源保护和使用政策,但 是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粗放型管理中,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耕地资源恶性、低 效率使用,国家的国土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隐藏了巨大的隐患。我国要执 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不再仅仅是一个宣言,而是基于现实的迫切 要求。
三令五申, 国土资源部已经对土地违章审批和使用进行严查。
遏制“圈地”狂潮,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具体化、规范化,要用市场机制的原则配置土地资源。“土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先天冲突,“市场化”的土地运作模式为 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思路和实践平台。为保护被征地农民的长远利益,广东省通过明晰土地财产权,推行土地股份制;尽量缩小征地范围,推行土地年租制;探索发行土地债券等办法解决建设发展使用农村土地存在的问题,从制度上缓解建设发展资金不足与保障农民利益的矛盾。浙江与江苏等地则采取的 “购买土地指标”、“土地置换”、“合作分成”、“异地代保”等方式。这些土地利用模式的创新,是一种市场化运作模式的自发萌芽。“土地严政”的本意并不是延缓经济发展的进程,而 是希望能在一个更高的、良性运行的平台上促进经济更加和谐的进步。有关专家建议修订《土地管理法》和《刑法》中的有关条款,增加或明确有关土地违法行 为的法律责任。
让饥渴的土地丰腴,让丰腴的土地五谷丰登,让五谷丰登后的人们喜笑颜开,土地问题在中国有着特殊敏感和特殊意义。让我们真正将土地视为财富的母亲,呵护她,关爱她,土地资源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才能为构筑和谐社会奠定坚如磐石的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