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破城中村改造的瓶颈

(2006-02-09 17:22:12)
       城市发展到高速阶段,将一部分农民聚居区圈进城市里,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城市化大潮中,一个与现代城市文明不协调的现实问题也凸现在面前———“城中村”越来越多。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村民纷纷在弹丸之地随意增建搭盖出租房,致使基础设施适应不了人口密度日益增大的要求,出现了水、电、消防、下水管道和地基等难以承受等问题。违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建筑品质不高、安全隐患严重、治安问题突出、公共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各项管理措施难以落实、乡政府和村委会的管理职能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由此引发城建城管失控、工商管理艰难、招商引资受阻、税收流失严重、户政与治安管理脱节、计划生育与人口指标管理分离等一系列矛盾——“城中村”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城市现代化的推进,犹如拖曳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条长长的“尾巴”,成为正在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文明的一大毒瘤。 改造“城中村”,实现农村城市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解决“城中村”问题,需要从源头开始,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城中村”业主以前靠种田,现在靠“种房子”,出租房屋成为业主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靠业主自发管理出租屋,水平低、成本高,远远达不到租户的要求。 深圳市罗湖区通过引进品牌物业管理公司,或自己组建物业管理公司,对“城中村”房屋进行专业化管理,提供配套优质服务,通过优化“城中村”的商业态势,来改变村民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城中村”的环境质量和村民的素质。
     实施集体资产产权改革。20世纪9O年代以来,温州市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旧城改造运动,并从改城发展到造城,将温州市“放大”了数倍。大批分布在城郊四周的乡镇、行政村被城市化运动“兼并”,那些坐落在城市之中的行政村的土地已被国家及地方政府征用告罄,大批农民变成居民,乡镇(政府)改为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统一撤村建居(居委会)。伴随基层组织的大变革,温州对“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大手术,撤销行政村建制,对村级集体资产全面清产核资,重新调整(界定)政府、集体、个人在集体资产中的份额,一次性处置、分配村级集体资产,组建新的股份经济组织,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到户。
     积极妥善解决“城中村”问题,促进其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向现代城市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转变,使“城中村”真正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管理体制如没有根本变化,这些问题就无法解决。
      集体资产处置是关键。城中村经过多年发展,很多已拥有上千万元集体资产,如果仅搞花样翻牌,而不进行集体资产改制,解决集体资产所有权虚化问题,改变传统村企不分的模式,那么所谓的改革是肤浅的,是浅尝辄止的,其隐藏的深层次的矛盾迟早会爆发。
    但目前我国处理农村集体资产的法律、政策依据尚不健全,也无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撤销村委会后,村里的土地、学校、道路、企业、桥梁等村集体资产如何处置,哪些给政府,哪些给村民,政府与集体在财产分割中各占多少比例等.留给村民的资产如何分配、如何量化.如何对村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其中包括村集体经济享受过国家优惠政策的部分,如何切割、分配国家、集体、私人三者的“蛋糕”;今后如何继续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等等。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后,新的资产如何运作、谁来管理、怎么管理,如何保障股份化的资产实现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城中
  实现城市化,对于“城中村”来说,是一个现实的、新的考验,也是进一步发展所必须作出的选择。只有消除“城中村”改造中的瓶颈,打破坚冰,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的城市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