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观猴有感》谈豪车“猴王”垄断
■假语·村言
最近这几天,有关进口豪车垄断的话题在业界炒得沸沸扬扬。
《反垄断法》实施5年了,这5年来,国内貌似没有对那种商品进行过真刀实枪的大规模的处罚,而近期突然对“司空见惯”的进口豪车开刀,着实让人感觉意味深长。
当然,随后更多声音开始质疑高关税及消费者、增值税、购置税等加之于豪车身上的各种税种才是最大的垄断。
的确,豪华汽车是暴利,但暴利是否就是垄断,笔者持不同意见。但国内进口豪车市场存在已久的“垄断”嫌疑却也是一直无人治理。如何规范进口汽车市场,也是需要有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
最近,国内某主流报纸在重要版面刊登署名“永春”的文章《观猴有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读完这篇文章,再对照下当今国内汽车市场,可以说很有同感。
在这篇引起巨大反响的文章中提到:猴王每四年换届一次,参与竞争的也只有几只强悍的公猴,通过剧烈的厮杀,胜者为王。
通过猴王争夺战可以看出,进口豪车市场和大自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这些年对车市的观察,豪车市场也基本可以遵循这一规律。参与竞争的都是几个强悍的公猴,通过剧烈的厮杀,胜者为王。
猴王四年换届一次,但豪车市场目前主要是奥迪、宝马、奔驰三足鼎立。虽然后面的雷克萨斯、沃尔沃、凯迪拉克、捷豹路虎、讴歌、英菲尼迪等都是参与竞争的,但几轮激烈厮杀战下来,胜者依然是这三强。
不管怎样,这说明目前的豪车市场在国内竞争还是比较成熟的。虽然“垄断”市场的一直是ABB三强,但那毕竟是人家通过厮杀打下的地盘。后来者如果不服,完全可以向现在的猴王发起挑战。打败了,地盘早晚是你的。
不过,在进口豪车市场,说到垄断及暴利问题,可能牵扯的内容要很多。首先这虽然有着市场因素在里面,但起决定作用的似乎并不是这些汽车巨头,而是负责征税的有关部门——它才是一直战无不胜的猴王。
随着这些些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上通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大幅抬高产品价格,控制零配件销售等手段获取暴利,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3倍的价格差让中国消费者无计可施。虽然这些跨国汽车巨头得了便宜还卖乖,哭丧着脸说:贵国的税负好高哦!
其实,据统计,外国汽车厂在中国内地销售高档车的利润高于国际平均30%左右,没有市场垄断,哪来的如此暴利?最令人气愤的是,一些国外厂商通过境外总经销商对包括定价权、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等进行控制,造成进口汽车售价、配件维修价格十分昂贵。这种“垄断”的确是赤裸裸的。
但除了进口车商操控零部件供应及售后服务价格外,国人购买进口汽车的繁杂税负也是一个和“垄断”有关的话题。据专家分析,从进口豪华车的价格构成来看,其包括进口价格、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购置税、经销商利润、运输仓储等费用,其中税费占比较大,可以高40%甚至以上。
无论是税负过高还是汽车厂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最终受害的都是国内消费者。虽然有人说这是市场决定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如果这个市场秩序是规范的、有秩序的,那么消费者愿挨的也是合理范围的。
总之,我们不反对竞争,不反对胜者为王,但正如猴王的世界,激烈的厮杀也要有序。猴王的世界四年换届一次,它有着自己需要遵循的规则,不是杂乱无序的,也不是肆意妄为的。进口豪车市场是否存在垄断,各种税负是否需要调整,都需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且在保证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对市场秩序作出合理的规范,这样我国的进口豪车市场才能走向理性与健康。
“假语·村言”原创作品,新浪汽车独家稿件!作者联系方式Email/MSN:licun2008@126.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