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汽车保有量与PM2.5的焦虑
■假语·村言
昨日听到车市的一则好消息和一则坏消息。
好消息是,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披露,截至11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23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2.34亿人,汽车保有量达1.04亿辆,许多城市已进入汽车社会。
坏消息,其实还是汽车保有量达1.04亿辆。但在这个的背后,图显的是道路拥堵,交通安全频发、空气污染等诸多连带问题。
汽车保有量剧增,这正如刀的两面,有利有弊。利可以砍除障碍,弊可以伤天害理,这中间比较难以准确拿捏。
除了保有量过亿,汽车保有量今年10月底还首次超过摩托车保有量,标志着中国机动车结构由摩托车为主体向汽车为主体转变。而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和奔驰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首份年度报告称,明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将达到8650万辆,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达20辆,这也是世界公认的汽车社会门槛。
从大中城市汽车保有量情况看,达到100万辆以上的城市数量达14个,其中北京汽车保有量已达472万。与2010年底相比,合肥、乌鲁木齐、银川、呼和浩特、南宁、西宁、福州、长沙、兰州、西安等10个城市的汽车增长比率超过20%。根据国际通用16%的标准,也就是每百户家庭拥有16辆小轿车的比例,中国有许多城市已提前进入汽车社会。
一方面是中国汽车千人拥有量逐渐和国际接轨,迈入汽车社会的门槛,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拥堵、污染等问题。就像一个多月前,当全球70亿宝宝诞生时,我们在为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而欣喜的同时,也在为地球人口快速增长造成的各种问题而忧虑。现在,这个问题变成了中国汽车的增长。
根据交管局提供的信息,目前中国的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2.34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72亿。与机动车及其驾驶人快速增加相比,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素质的提升比较滞后。目前,中国每年处理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都保持在2亿起左右,其中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尤为突出,开车打手机、争道抢行、占用应急车道、行人跨越道路隔离设施等不文明交通行为还较为普遍。
在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汽车销量冠军之后,像城市道路拥堵、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警戒线、汽车使用成本攀升、驾驶文明程度不高等问题,将使中国迈入汽车社会门槛之际就面临何去何从的岔路口。
拥堵就不说了,相信大家会慢慢习惯的。但机动车快速增长使得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三分之一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目前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在城市中心区所有污染源中的贡献比例已分别达到66%、90%和26%,而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也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
12月4日,有媒体报道,北京和天津之间的武清将建立一个大气环境综合观测站,实时监测臭氧、PM2.5等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研究其在空气中的传输和转化。这一束穿透云层的阳光能驱散现实的阴霾吗?
据生活在北京的外国人透露,他们在北京已经好几天看不到太阳,甚至50米以外的建筑物都被阴霾所笼罩。2008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正在与2012奥运会举办城市伦敦争夺“雾都”的帽子。按照专家的说法,如果现在执行环保部PM2.5标准(这一标准低于国际标准),80%城市不达标。
那么,在PM2.5扑朔迷离的当下,有关部门公布的汽车保有量数据,究竟给我们带来的是喜悦还是焦虑?
“假语·村言”原创作品,新浪汽车独家稿件!作者联系方式Email/MSN:licun2008@126.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