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包难产,车企不可因此而松气
■假语•村言
等了三年又三年,汽车三包终究还是面临难产的境地。一方面是车市的飞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售后服务还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表意见认为,现阶段汽车产品实施“三包”的相关配套体系不健全,全面实施汽车产品“三包”的环境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目前不适宜仓促实施汽车“三包”规定。它开出了一个药方:先完善汽车召回制度。中汽协指出,如果仓促全面实施汽车“三包”,很可能难以达到有效保护汽车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初衷。
听起来的确很有道理。现在实行三包,的确面临举证、鉴定、索赔等各方面的问题,而且缺乏权威的第三方鉴定体系来监督,遇到汽车质量问题,极有可能出现扯皮现象。到时,汽车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三方还是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
那么,汽车三包难产,作为主角的汽车生产企业是否该松一口气了呢?作为汽车三包的关键一环,汽车生产企业怎样协调好与汽车销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呢?
非也!作为一家有责任感的汽车企业,厂家只能比三包做得更好、更严格、更先进,才能在售后服务的竞争大潮中保持领先。像意见稿中对汽车“三包”的期限进行的限定,汽车生产企业必须为其生产的车辆提供质保,整车质保期为两年4万公里以上,而发动机、变速箱等总成和系统质保期为3年或6万公里以上。
但实际上,目前大多数汽车企业提供的整车质保期限都在3年或6万公里,部分汽车企业还以促销、提高4S店售后营业额为目的,对部分车型的质保期进行延长,甚至出现了一些车企5年或10万公里的整车质保,这个质保期限远远大于汽车“三包”规定中的期限。
实际上,像拥有这种“超前”售后服务意识的汽车厂家并不止一家两家。随着车市增长变缓,目前国内车市已经从产品销售为主步入售后服务为主的新阶段。十一黄金周期间,一汽丰田在全国12个著名景区及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爱心服务站,为来往车辆提供免费报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服务就是为车辆快速检测,这个检测是面向所有品牌的,比如大众的、日产的、奇瑞的、奔驰的,都可以在服务点进行免费检测。与此同时,站内还提供手机充电、临时休息区、简单的外伤急救药品、车辆使用及保养问题咨询等多项贴心服务。
对不属于自己品牌旗下的的车型提供免费的、爱心的检测和服务,可以说有点超前。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售后服务在国内还很少见。很多人记得七年前,汽车三包草案刚刚开始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那个时候,国内的汽车企业对售后服务还有着比较简单的、粗浅的认识。在那个以产品销售为主的时代,大部分车企都在为如何卖出更多的车而冥思苦想,很少有企业会关注售后服务。这也是当时汽车三包草案最终流产的客观原因——售后服务市场尚未起步。
但如今,七年时间过去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19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占机动车总量的45.88%,刚刚超过1亿辆。
这么多的车辆,如何做好完善而贴心的服务,成为考验车企服务水平的关键。根据全国消协公布的数据,2010全年以及2011年上半年,全国投诉量同比上升幅度最大的商品都是汽车,增幅分别达到51.1%和32.4%,投诉绝对数量分别达到14093件和8235件,都创出了历史新高。
一方面是汽车产销全球领先,一方面是质量问题和投诉数量世界领先,这是一对可笑的矛盾。这同样需要汽车企业在售后服务上不断改进,为消费者提供全面和周到的服务。一汽丰田的“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不论品牌的检测和服务,虽然说可能是基于丰田品牌本身价值的主观呈现,但也从客观上减少了汽车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对整个汽车市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都是一种积极的促进。
然而,尽管目前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将质量品质视为其产品的生命线,但是不排除少数车企对汽车质量重视依然不够,导致在质量控制与检测过程中出现漏洞。最终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生命与财产安全。但不管怎样,在相关法规未出台前,车企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消费者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负责。
所以,无论汽车“三包”最终是否依然难产,或者眼下的从“三包”变成“一包”(包修,暂无包退、包换),车企都不应该放松对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售后服务的重视。中国车市要想健康发展,不能完全依靠一套折腾来折腾去依然无法实施的法规,更需要车企在社会责任和品牌价值塑造上及早作出超越法规的先见性举措!
“假语•村言”原创作品,新浪汽车独家稿件!作者联系方式Email/MSN:licun2008@126.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