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假语村言
假语村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615
  • 关注人气:39,7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技术过剩”战略拯救中国汽车?

(2011-09-20 23:08:19)
标签:

自主品牌

比亚迪、长城

奇瑞

吉利

a股

魏建军

王凤英

汽车

分类: 车界风雨

            “技术过剩”战略拯救中国汽车?
■假语•村言

    俗话说得好: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有钱才能求发展,有钱才能改进软硬件设施。如果缺钱,则会制约汽车企业的发展壮大。
    19日,继比亚迪之后,长城汽车也终于如愿以偿回归A股,正式开始网上申购。而很多人记得2年前,长城汽车回归计划被证监会否决,当时的原因是“长城汽车不缺钱。”那时的2008年,长城汽车自有资金充裕、负债少,而且2007年H股刚增发,所以梦碎A股。
    那么,2011年,在自主品牌汽车遭遇销量下滑等一系列市场困境后,长城汽车的回归是否意味着缺钱了呢?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话或许更能说明问题的实质。
    20多天前,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天津基地投产暨哈弗H6上市发布会上曾坦言:人家说我们长城不差钱,不缺钱,实际上也不是不缺钱,我们也缺钱,因为汽车发展那么快,要投入技术,又有这么大的研发,还是需要很大的资金。但是我们长城尽量的靠自己发展,我们现在运营能力很好,我们需要发A股可以发A股,我们需要发H股可以增发H股,这个渠道是很快的。
    很多人都知道,与其他对现金需求较大的自主品牌车企不同,长城汽车对资金的渴望并不强烈。而坚称“不缺钱”的长城汽车之所以回归A股,是考虑到未来5年长城汽车将把更大的重心放在内地市场,回归A股对于提高长城汽车在内地的品牌声誉度将很有帮助。
    上周五,长城汽车发布公告称,确定其A股首次公开发行(IPO)价格区间为每股13元-14元,按照其拟发行不超过3.04亿股的计划。这个总部位于河北保定的民营车企,发展一度偏于保守。从去年启动天津建厂计划开始,长城汽车逐渐追求规模化的发展道路,逐渐转向激进的发展道路。此次回归A股,虽然长城并不缺钱,但也表明此时的长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轿车项目在今年的突飞猛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按照规划,长城汽车在天津工厂(共三期)、保定工厂的扩建以及发动机等零部件项目上的研发总投资超过200亿元。除了自有资金,寻找新的融资渠道十分重要。此时回归A股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自主品牌车企中,李书福、王传福迎来事业的高潮时,长城汽车也开始了又一个高潮。而据了解,目前长城的信用等级是3A级的,比美国还高一级。长城汽车从来都没有贷过款,受信额非常大,每年20亿、30亿,但是长城没有贷过款。
    今年以来,面对合资品牌以及合资自主汽车的打压,自主品牌汽车遭遇困境,业界也为之捏一把汗。然而令人欣慰的是,长城汽车却一枝独秀。这些主要来源于长城汽车的经营业绩和增长速度。8月19日,长城汽车在香港发布业绩中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6.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8%。本期净利润18.12亿元,同比增长109%。税前利润21.81亿元,同比增长88.7%。每股盈利0.66元,同比增长106.3%。从1-8月市场销量看,长城汽车实现销售30余万台,同比增长33.8%,出口 5万余辆,同比增长 32.7%。而在8月单月中,长城汽车同样实现了同比增长13.7%的优秀业绩,大大超过同行业增长水平,成为增量最高、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
    在业界眼中,长城汽车既没有奇瑞那么大的名头,也没有吉利那样的辉煌,更没有比亚迪那样的激进,一直以来给人以低调、沉稳、甚至保守的感觉。但不经意间,作为最为稳健的自主品牌,长城汽车的成绩有目共睹。而在过去的5年里,长城汽车在研发的软硬件方面,累计投资已超过30亿元,其中用于产品研发15亿元,研发设施15亿元,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据魏建军透露,在“十二五”期间,长城汽车将采取技术资源“过剩投入”策略,以高科技装备和高性能设计为支撑,打造高品质产品的“三高”产品。在未来5年计划再投入50亿元,赶超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
    正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所言:任何一个品牌在起步阶段都是非常痛苦的,这个痛苦会持续很多年,当你的产品质量、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这才有品牌的价值。现在长城汽车很清楚,关于品牌如何塑造,我认为没有弯道超车的方法,必须是先卖产品后卖品牌。
    众所周知,今年车市出现了大起大落的局面,年初优惠政策退出、油价持续上涨、北京限购等等因素使今年车市增速放缓。尤其是随着这几年合资品牌获得的规模优势,它们开始向下“俯冲”进入中低端市场,自主品牌遭受挤压,大有市场萎缩之趋势。而如果自主品牌都能采取“技术过剩”的投入策略,当然也能逐渐提高汽车的品质,赶超跨国公司。
    “假语•村言”原创作品,新浪汽车独家稿件!作者联系方式Email/MSN:licun2008@126.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