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学和社会各界的期盼下,双一流大学名单将在1997年教师节前后公布,不出网上的所料,这次入围的双一流大学将由原来的39所985大学和照顾地区教育平衡而勉强入围的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等3所211
高校构成,也就是说42所。国家能否将这42所高校建城世界一流大学,这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过去的211和985大学建设,也就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中国科技大学等少数几个大学进入世界一流的边缘。但是,对于大陆高校师生来说,首批入围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确会使他们激动一阵子。那么,双一流大学究竟会对中国高校的师生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
中国是一个爱炫耀的国家,大学也难免其俗。入围双一流大学名单,肯定会使那42所高校的师生狂欢一阵子,并借此向哪些没有入围双一流大学的高校进行炫耀。君不见,42所一流大学名单还没有公布,那些进入此名单的大学,尤其是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等新晋吉的高校的师生,已经耐不住兴奋的喜悦提前向社会炫耀起来了。他们不扪心自问一下,他们真的是双一流高校么?他们的学术成就,离世界名校的差距有多大?离中国考生的期望值还有多远?它们仅仅是因为国家的地域教育平衡政策的照顾而入选,就因为这,他们就飘飘然起来,以为自己比其他211高校牛气,从而靠自己的双一流身份而招摇过市。
但是,在短暂的激动过后,那些入围双一流大学名单的高校教师会发现,入围双一流大学,他们的工资不会长一分钱,相反工作压力更大了,他们会被学校逼迫着在国内申报更大的项目,在国际更顶尖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去申请院士、杰青、长江学者等人才项目,达不到要求就必须走人。比如清华大学,就要求理工科的教师在35岁之前必须拿到杰青和长江学者,在45岁前拿到院士头衔,否则走人。这一高压政策导致许多老师患上抑郁症,甚至有的老师为此跳楼轻生。教师评职称在条件方面更是水涨船高。比如在郑州大学,在进入双一流之前,教师评正高的时候在北大核心来源刊上发表的文章是算数的。在进入双一流大学之后,教师评正高,北大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就不算数了。在高校多年不涨工资、工资增长紧靠职称晋升的年代,这些双一流时代的政策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那些青椒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于那些没有入围双一流大学的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未来的求职方面将会遭遇更多的歧视。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没有哪一个国家在歧视方面能超过中国。在中国,歧视无所不在。富人歧视穷人,高官歧视老百姓,城市人歧视农村人,名牌大学歧视普通大学。在大学生就业方面,过去那些非211和985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遭遇着最严重的歧视。曾经有大公司和政府部门的人事主管们透露,他们对于非211和非985大学的学生的简历,基本上是付之一炬的。在211和985时代,除了39所985大学之外,还有80多所211大学垫底,大学生的就业歧视和压力相对还小些。双一流时代,企业和政府部门在招聘人才时,将只看重大学生的42所双一流大学出身,非42所双一流大学之外的其他大学毕业生,将遭遇严重的就业歧视。有人会说,那些非42所一流大学之外的其他大学都有一流学科。企业和政府部门会看重的。这只是一个善良的愿望。由于那些一流学科零敲碎打、布局分散,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人事主管们无暇去考虑,也懒得费力去查哪个大学的学科是一流学科。正如在推行211和985工程的时候,教育部还推行了2011计划和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将许多非211和非985大学纳入进行建设。但是在企业和政府招聘部门的眼里,进入2011和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中的高校什么都不是,这些高校的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照样受到歧视。
双一流来了,那些入选双一流高校的教师和那些没有进入双一流大学的学生的噩运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