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大学将对中国高校师生的生活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2017-09-07 20:31:29)
在大学和社会各界的期盼下,双一流大学名单将在1997年教师节前后公布,不出网上的所料,这次入围的双一流大学将由原来的39所985大学和照顾地区教育平衡而勉强入围的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等3所211
高校构成,也就是说42所。国家能否将这42所高校建城世界一流大学,这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对于高校师生来说,首批入围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确会使他们激动一阵子。那么,双一流大学究竟会对中国高校的师生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
中国是一个爱炫耀的国家,大学也难免其俗。入围双一流大学名单,肯定会使那42所高校的师生狂欢一阵子,并借此向哪些没有入围双一流大学的高校进行炫耀。但是短暂的激动过后,那些入围双一流大学名单的高校教师会发现,入围双一流大学,他们的工资不会长一分钱,相反工作压力更大了,他们会被学校逼迫着去在国内申报更大的项目,在国际更顶尖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去申请院士、杰青、长江学者等人才项目,达不到要求就必须走人。比如清华大学,就要求理工科的教师在35岁之前必须拿到杰青和长江学者,在45岁前拿到院士头衔,否则走人。这一高压政策导致许多老师患上抑郁症,甚至有的老师为此跳楼轻生。教师评职称在条件方面更是水涨船高。比如在郑州大学,在进入双一流之前,教师评正高的时候在北大核心来源刊上发表的文章是算数的。在进入双一流大学之后,教师评正高,北大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就不算数了。
对于那些没有入围双一流大学的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未来的求职方面将会遭遇更多的歧视。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没有哪一个国家在歧视方面能超过中国。在中国,歧视无所不在。富人歧视穷人,高官歧视老百姓,城市人歧视农村人,名牌大学歧视普通大学。在大学上就业方面,过去那些非211和985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遭遇着最严重的歧视。曾经有大公司和政府部门的人事部门的主管们透露,他们对于非211和非985大学的学生的简历,基本上是付之一炬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