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现象和焦作警察
周末两天到焦作去开了个“焦作现象”研讨会。
“焦作现象”就是黑变绿的现象,焦作是一个煤都,现在因为云台山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这就是他们这个研讨会的主题。
然而对于“焦作现象”只是个概念,印象还不如一个焦作警察深。
在焦作国际会议中心会场外站着个警察,进会场时我们跟他聊了半天,主要是焦作的风土人情、城市概况等,记者的本能,就是想知道新鲜事,我们想知道能去哪里转转。他告诉我们焦作什么都没有,没什么特产,也没什么名胜古迹,新城就是我们在的地方,而老城建于50年代,也没什么可玩的。他的实在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中午吃饭我们发现了“新大陆”,当地的山药好吃,记者中有能侃的,说,当地的铁棍山药又叫怀山药,是名产,比北京的山药好云云。一帮人终于有事干了,去买山药,一出门又碰上了那个警察。我们问他去那里买山药,多少钱一斤。他想了想说,前面有一家专买店,我带你们去吧。这家专卖店其实并不近,他把我们送到,还帮我们侃了价。回来的路上我们问他一个月挣多少钱,他说3000多,问他住房的情况他说他有两套房,加起来百十平米。看得出来他很满足,而且也确实挺不错的。
回到会议中心,中央广播电台的刘育文和改革报的焦红霞想回宾馆,我和中青报的杨静想到城里看看。他没说什么,到路边叫了辆出租车,嘱咐司机把两位送到宾馆,又告诉刘育文他们应该多少车钱。送走他们,他跟我们说:现在我也没什么事,我送你们进城吧。警察送我们进城逛街,这事让经常被开罚单的杨静感动不已。车到了市中心我们下车了,他倒车又回去站岗了。
回去后我们才知道,那个出租车司机跟刘育文他们说这个警察是全国劳模、河南省劳模。这时我们才想起他在车跟我们说他到过两次北京,一次是1988年参加团的代表大会,一次是2000年参加全国劳模大会,看来他在焦作可是个大名人。记者见过的劳模多了,可这种方式见还是第一次。焦红霞已经认了这个警察为大哥,他的名字和电话她自然是知道的。
让劳模警察在重要会议的外面值勤,可见焦作市领导的用心。这个“焦作现象”也多少能改变一些对河南人的印象。
看几张云台山的照片,照片网上的,作者姓徐,版权也姓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