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处于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口,南临大江,北接黄淮,是古代水运效能最大的枢纽,明清时期,政府把盐业垄断管理机构两淮盐运史和两淮盐运御史设在扬州,使扬州成为海盐最大的集散中心。扬州盐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还促进了扬州园林事业的发展,盐商私家花园比比皆是,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

▲01-个园为清代嘉庆、道光时扬州大盐商两淮盐总黄至筠基于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个园以竹石闻名,园内竹林有12000平方米,品种60余个,四季叠石更是中国园林的孤本,造园者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的诗情画意。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02-进入个园北门,第一眼就是郁郁葱葱的万竹园。说起个园的名字就源于竹,主人黄至筠爱竹、种竹,名字里面也含竹,对于竹的喜好,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03

04

▲05

06-走过竹林小径、水榭庭院,就来到了迎宾大道。

07-大道两边栽植的是桂花树,这里种植的主要是花色偏白的银桂,不是因为主人是盐商,喜欢白花花的银子才种植白色的银桂,而是"银"和"迎"的读音差不多,表示"夹道桂花,迎接贵宾"的意思。

▲08-过了迎宾大道就进入了个园的宅邸和花园了,而抱山楼南部区域,就是个园的核心所在了,举世闻名的四季假山就位于这个区域,春、夏、秋冬的四季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的诗情画意。

▲09-进入园林,看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为名“个园”点明主题。

▲10-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

▲11

▲12-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绿的池水将整座山体衬映得格外灵秀。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

▲13

14-在抱山楼上凭栏赏景,湖水荡漾、荷花盛开,夏山青翠,秋山枫红,无限风光,美不胜收。

▲15-秋景-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

16

▲17-冬景-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假山堆叠得如一群狮子,远观似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憨态可掬。

18-当人们面对端庄、静穆的冬景,感叹一年终了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西墙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

▲19-抱山楼下荷花盛开。

▲20

▲21-从冬山东侧的“从书楼”继续南行的话,便进入了当年黄至筠居家过日子的住宅区域。住宅楼群分东、中、西三个部分,基以三进院落结构为主。

▲22

▲23

▲24

▲25-各院内荷花、莲花、紫薇争奇斗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