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清光绪年间由何芷舠所造,何园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被称为“晚清第一园”。园主将西方建筑特色带回了文明古国,并吸收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诸家私宅庭园之长,使该园吸取众家园林之经验而有所出新。

▲01-何园规模庞大,面积为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就达7000余平方米,占50%以上,密度极高,反映清后期园林建筑过多的特点。全园可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组成,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

▲02-何园里有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廊”指的是何园的复道回廊。复道回廊分上下两层,贯穿全园,全长1500多米。而复道回廊上的花窗被称为“天下第一窗”。造型阔大,气宇轩昂,绕廊赏景,步移景异,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天下第一亭”指的是以水池居中的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一座中国仅有的水上戏台。位于园东南的片石山房的叠石假山称为“天下第一山”。

▲03-进入何园的东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分东、西两部分。穿过“寄啸山庄”的圆洞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牡丹厅,迎面山墙上嵌有“凤吹牡丹”的砖雕,牡丹厅因此而得名。

▲04-在东园的所有建筑群中,最为精致的要数船厅了,整座厅形似船形。

▲05-厅的周围以鹅卵石、瓦片铺成水波纹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

▲06-在船厅东侧风火墙上紧贴墙壁堆叠着一组长达六十余米的假山,上有盘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绕山谷,山上有月亭,过月亭可登上复道回廊,形成全园上下立体交通。

▲07-西园是后花园的主体,进入西园,就看到有“天下第一廊”之称的复道回廊,复道回廊长约一千五百多米。这回廊,就是扬州人俗称的串楼,分上下两层,随地势而曲直,形成一个将院落串联起来的立体通道。而复道那,就是在双面回廊的中间再夹一道墙,形成内外廊,这就起到了多方位连接沟通以及道路分流的作用。廊道在园林中本就是最富可塑性、最灵活的建筑形式,在何园,这种建筑的功能和魅力被发挥到了登峰造极之境。

08-复道回廊,可以分别到达不同的地方,起到分流的作用。

▲09-西园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天下第一亭”水心亭了,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赏景之用。《红楼梦》、《还珠格格》等一百多部影视剧把此处作为影视基地。

▲10

▲11-蝴蝶厅

▲12-在回廊的东南两面墙上开有什锦洞窗和水磨漏窗,绕廊赏景,步移景异。这些花窗被称为“天下第一窗”。这组花型各不相同花窗的真正奥秘就是每一个花窗都刚好对应前面玉绣楼的一扇窗户,女子们可以端坐玉绣楼,聆听窗外戏。

▲13

▲14

▲15-走过西园回廊就到了玉绣楼所在庭院,玉绣楼是两栋前后并列的住宅楼的统称,因院中种植广玉兰和绣球而得名。

▲16-中西合璧院落是何园建筑艺术的另一特色。何园主人曾做过洋务官员,晚清商人收西方文化影响,这也在宅园建筑中有所体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属位于西轴线上的玉绣楼,玉绣楼分南北两楼,形制相同,均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楼的上下两层为一字排开的房间,每排两套,三门为一套。每套包括左右两间,中间为楼梯间,每间又以推拉门的形式隔断成套件。这种房屋布局构造及屋内设置的壁炉、吊灯等物品都具有西式风格,而屋顶小青瓦、砖细的青灰色却是传统中式建筑风格。这种中西合璧。反映时代特色的建筑风格,是我国古典园林风气之先河。

▲17-玉绣楼前面是一座面积为160平方米的“与归堂”,是目前扬州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楠木厅,此处为主人会客的地方。楠木厅正厅大门两侧,融合了西方建筑的手法,窗子是整块的4平方米大、9毫米厚的玻璃,是从德国进口采买过来的,采光效果特别好。

▲18-“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片石山房传说为明末的大画家石涛所建,片石山房体现出“莫谓此中天地小,卷舒收放卓然庐”的意境,园中“水中月,镜中花”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人们修身养性、寄情山水的人生追求和向往。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北京园博会时建成的中国园林博物馆内,以1:1的比例再现了片石山房。

▲19-片石山房的叠石假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山”

▲20-而更让人叫绝的则是“水中月”,园林大师石涛在片石山房的墙壁和叠石之间匠心独运地造就了一处“水中月”的景观。白天望去,但见池水映中一轮明月,且随着观者视角变化有阴晴圆缺之异,原来这是通过光学的原理,将石片上的圆洞反射到水中,看上去像一轮圆月投射于水中。

▲21-片石山房中有一道奇观“镜中花、水中月”,镜中花是在花园的墙上安装了一面镜子,镜子中就是花园的景色,而粗看则以为是一般的花窗。

▲22

▲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