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画家大风度大格局
(2022-05-19 07:57:20)
写在前面
我有一个提议,能不能请有关部门出一本“抿敢词辞海”之类的工具书,这样我们在写东西时,就能准确的避让,就好比公路上的导向牌一样,哪里变道,哪里拐弯,一目了然。否则,我们怎么知道哪些“字”“词”能不能碰?辛苦打出的一篇文章,然后莫明其妙的404,或给一个没头没脑的“匣子”,说是违法、违返了相关规定啥的。我认为,就是枪毙也得有个名正言顺的说法吧!或者请在你的软件包里给我标签出来,我改还不行吗?你任性、直接、省事的给个404,我们仍然不知道是哪些词违章了,下次还不是用吗?
在“静默”的时段里,有几篇“大作”被404,于是提请出个“抿敢词典”,这样对大家都是好事。写文章,就是在汉字里横行天下的,恣意横越中,总会有违章湿鞋的时候,就是单谈艺术的文章,也会碰到的啊!
好,时事不能提,还来聊无聊。
我曾在不同的场合或文章中说过,上海的延安饭店是一家特殊的饭店,除了以接待“君人”作为已任外,还特别受文人墨客的青徕。这大概根领导人喜欢字画是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就是其房形正方、高大、阔气,心情舒畅之感会由然而生。我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很自然就接触到全国来沪的书画大家了。在我的印象里,大画家所拥有的风度、豪情、知识,在现在一些画家的身子骨里,是永远都不可能再生的。虽然有些画家玩托人之口的说法说,他是他老师的再现或再世画家;但是,在我看来,他恰恰是再次的画家。
他们的画,到是不怎么样,但不知从哪学来的,对自己的所谓作品,还特别的看得很紧手。你以为你是齐白石吗?齐白石在未出山之前,在星塘乡下做雕花木匠时,手头也是松散的;有人向他讨画索画时,他也是老老实实的给人画点啥,更本没有后来在望京时那么老卵的。
事实上,入住延安饭店的那些丹青妙手,哪个不是顶天立地,独具匠心的大家!但是,只要你喜欢,只要开口(有时你不开口),都能得到他们的墨宝;而你是不是领导和服务员都没有关系。
记得在没有“静态”前,友人“微推”来一位画家,让我给他的画家朋友写篇解读、导读之类的文案。我意为,老眼昏花看不清照片了,随给他发去定位择时来玩;不多日画家准时到延安饭店的茶室了。
客套后,他从布艺的袋子里拿出几本莫名其妙的出版物和一沓复印件之类的作品照给我欣赏。接着我们就是下面的几句对话:
“好像我对你朋友说过,我说我的眼睛看不清楚,想看看作品原件啥的,你怎么又带来这么多复印件?”
“我怕弄丢、弄脏,搞坏了,所以才带复印件来。”
“哦,实际上,我也写不好东西,人微言轻嘛,你要找有些头面的人去写。我看这些复印件,是看不出什么效果来的,下次你找人写东西最好带上原件,原件上的如墨韵、笔性等信息会藏着一个画家的才气,而复印件正好有把这些屏蔽掉了。”
“我主要还是怕弄脏,丢了和搞坏了。”
“你的想法完全多余,你想一下,目前谁会要你的东西?为什么要你的东西?拍卖行抢手了嘛?弄脏,搞坏了可以修,弄丢了直接报警,保证比写什么文章瞎吹还出名。”
这位就极其典型,自视甚高的画家,瞎装手头要紧些的鬼话;事实上,你送给人家,有的人都不一定会收。他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当然把自己当回事,也不是坏事,问题是你以为你是什么人?
但我认为大画家,一定都是有大风度和大格局的。
沈周是明代的大画家,他个性鲜明,不大爱什么功名利禄,偏科诗文书画。这个与他家族遗传有关系,他的父亲和伯父都是这样的人,喜交文人雅士。沈周少年出名,至中年更是声名显赫,到了晚年已经名满江南。就是这样一个大画家,却十分谦和,贩夫走卒、三教九流上门求画,他也有求必应。然而,几百年来影响他的名声和价值了嘛?
在明末清初也有一位,他就是著名的画家、诗人陈洪绶。他本出身于官三代,祖父是做到过布政使一级的高官。只是因为家道中落,即便是陈洪绶才华横溢,也始终没有能够通过科举考试。不过,陈洪绶在书画上的才华却尽人皆知。
但这个老爷子,卖画归卖画,却有很多毛病,怪脾气。他的字画卖给普通百姓可以,如果是权贵忽悠,那是“虽千金不为动笔”。据说有一个官员,以鉴定画作为名,将其骗到船上。等到大船行至水中央时,才将准备好的笔墨笔墨纸砚取出来,让他干活。然而,陈洪绶宁愿选择跳河,也不破坏自己的规矩。如果是贩夫走卒求画,他却一概应允。曾经有个老兵,根本拿不出钱,只请他喝了一杯酒,就获得了一幅画。更知名的案例,还是他为一个叫做戴茂齐的寒士,赠送了《水浒叶子》和《博古叶子》。
所以,我认为呢?一个画家在没出名之前或出名之后,弄出点名人轶事出来给人家茶余饭后聊聊有什么不好呢!
陆康,是上海著名的书法金石家,出生名门,本人艺术成就也是顶呱呱的,出名很早。当然,我认识他也很早。记得每次吃饭,他都要问几位;至结束茶叙时,他便拿出事先写好的作品,有对联、有横幅,人人有份,皆大欢喜。
大画家、大格局、大风度的上海画家,我认识的还不少,油画家、国画家都有;他们的轶闻趣事,留待以后慢慢聊吧。如是,诗曰:
静默在家不能行,
忽忆茶吧对话声。
茶壶盛水深不够,
风度犹记不了情。
2022年5月18日下午仲敬干匆匆于上海延安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