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红学 |
分类: 醉爱红楼 |
《黛玉进入我家》
黛玉进入我家
我在门口
遇上她
从此我闭门不出
头悬梁锥刺骨
日日苦读
黛玉住在我家
我在窗前
望着她
从此我躲进柴房
奋力劈柴
一丝不挂
黛玉睡在我家
我在床上
想着她
我在等她长大
我在等她
为我葬花
林妹妹
看看我吧
我不爱说话
也无玉
但诗做得好
而且力气大
这是当代著名诗人伊沙的一首诗,因为写的是林黛玉,我便顺手将它发在了红楼梦群里,果然不出所料,诗一贴出,便如石击水面,激起涟漪无限,那些读惯了古典的红楼迷们,面对这首后现代的解构之作,顿感无从下嘴,经过一番七嘴八舌,大家一致认为这首诗歌太差,理由是它太不像“诗”,而像“顺口溜”。对于这个结果,我并没有感到惊讶,因为我已经无数次的领教过当代人对现代诗歌的敌视和冷漠。它只能更加加深我固有的看法,在当代的中国,并不缺乏优秀的诗人,缺乏的是优秀的读者。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都是一个抒情诗篇的国度,唐诗宋词伟大的影响深入骨髓,但也后患无穷,因为它养成了我们畸形的审美观,一提到诗歌,就必须优美,就必须抒情,就必须意境……否则,便不能称之为诗,这是一个极其可恶的偏见。
诗歌之美是不可言说的,在一首好诗的面前,任何试图对其作出的阐释和解读都将是多余的。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为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鲁迅先生就曾提起笔来,写下了著名的新打油诗《我的失恋》,而在伊沙这位敢往“黄河里撒尿”的诗人,敢写“结结巴巴”诗歌的诗人,敢叫嚣“饿死诗人”的诗人的这首诗里,我似乎听到了一种遥远的回响。面对已经走上了神坛的《红楼梦》,伊沙忍不住又玩了一次解构,用的依然是他自己特有的那种,天生漂亮的好语感和“一脸无所谓”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