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财务预算审核,有朋友问到和提到了影院财务预算的做法,简单聊聊这个话题,分两部分,单体影院和影院集团。文章主要聊及一些指标问题,指标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根据其重要性还分为关键指标和非关键指标,根据其可控能力又分为可控指标和非可控指标。
1.单体影院
单体影院整体比较简单,只需要关注其经营能力即可,关注其损益表。
1.1 财务指标:
影院损益表里关注票房收入,卖品收入,其他收入,主营业务毛利率,总费用率,人事费用率,EBITDA,损益表里是财务指标。个人觉得关键指标是EBITDA和人事费用率,房租水电物业是选址时谈定的,不在影院可控指标内,影院改造又不在损益表里,也是非影院可控的。EBITDA是个很好的指标,抛去DA,EBIT就很反映单体影院的经营能力。
1.2 非财务指标
影院的非财务指标也很多,各种率,上座率,会员消费占比,团购,团体票,散客,第三方票务,现金消费占比等。很多时候还有会员数量,观影人次,平均票价,场次,存货周转率,还有各种转化率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这些指标里,什么指标是关键指标,是影响经营的,是影响目标达成的?什么指标是影院可控的?什么指标是影院店长管理思路和市场思路的体现?什么指标是老板所关注的指标?
如果老板只有你一家店,赚钱能力是第一位的,结构是扯淡的,最终的EBIT是最现实的。盈利了,结构不好看也问题不大;不盈利,累死累活玩结构,第二年店长就滚蛋了,这是现实。
如果老板有很多家店,赚钱能力也是第一位的,当然还会有第二三位能力的考量。实在是没法要求你赚钱了,未来的赢利性才会进入考核范围。
什么指标能反映影院的管理和经营能力呢?举个朋友的例子,比如说分解出人次这个指标,有些占比,团购占比,第三方票务占比,会员占比,团体票占比和散客占比。体现影院能力和态度的是会员占比上升,团体票占比上升,散客占比下降,团购占比下降,第三方票务下降。原因是,赚钱的上升,不赚钱的下降;影院可控的上升,影院不可控的下降;内部的上升,外部的下降。当然上升和下降还要建立在不影响收入的前提下,这里的结构只是一个态度问题。
说完单体影院,想起来以前老总的一句话:“单店收入不增长,对老板来说就是犯罪。”市场是激烈的,竞争是激烈的,任务总是在增长,店长有风险,增长是基础。
单体影院怎样做预算?表现出影院经营的态度,经营的思路,保增长。增长是第一位的,在增长的前提下,结构才会有价值。别抱怨杀鸡取卵,当下价值是店长的生存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