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中全会解读财经 |
分类: 宏观经济 |
对于宏观经济的研究理解可以参照企业经营管理,出发点和理论是相通的。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必然有其原因和出处,解决的都是具体问题。首先明确为什么要改革?哪些地方需要改革?核心矛盾是什么?当下国内的核心矛盾是分配制度不合理,贫富差距矛盾日益加重,这都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但有不能直接给钱,需要方式方法,让主动获得。这就像企业一样,出现矛盾的核心是发展放缓,大家有精力去内耗,去拖沓,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问题。那怎样解决呢?加快发展,让矛盾在发展中顺带解决,机构冗余的,裁剪控制,责权不明确的,进一步明确,等等。
作为国家来说,怎样加快发展呢?在出口疲软,消费乏力的当下,投资是最能拉动经济发展的。哪里经济最弱,乡镇和农村,怎么发展?城镇化。空间有多大,目前中国城镇化率50%左右,离国际平均70%还差20%个百分点,每年增长1%,还需要20年,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发展投资需要资金,需要国家投入,国家财政不足,就需要社会资本补充。怎样增加国家财政呢?节流上,剥离部分行政职能,减少人员,控制管理费用。开源上,征税,改革税制,集税,提高国有资产收益率。结构调整和分配改革上,比较城市和农村,农村的基础是低的,收入翻倍是最容易的,资源是土地,土地入市,土地转承包,可以快速来钱。城市层面呢?什么是最耗费收入的,住房,教育,医疗,这就是改革方向。相对于物质和文化,文化是最容易小投入换大回报的,好了,抓好文化建设,加大对农村和乡镇的文化服务投入。
说了整体理解,具体说到本次三中全会的解读。
一中全会定党组,二中全会定领导,三中全会定实事,所以三中全会是最实际的。
三中全会,第一印象
1) 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 政府职责和作用 ;
3) 宏观调控的导向、手段和主要任务;
4)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服务的领域;
5) 政府定价的范围;
6) 政府审批的项目;
7) 政府审核预算的重点;
8) 一般性转移支付;
9) 中央和地方事权的明确;
10)
11)
12)
三中全会第二印象
三中全会第三印象
1)
2)
3)
4)
5)
三中全会第四印象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的领域:
1) 中小型金融机构;
2) 农村建设;
3)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
4) 文化;
5) 教育;
6) 医疗;
7) 环保;
8) 军品科研和维修。
三中全会,其他
涉及民生和制度上,社会上解读就蛮多了,这里不做过多阐述。
投资机会
1)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的领域都是投资机会;
2) 农民土地同权,允许进入市场流通;
3) 工业用地价格上涨。
带过的问题
1) 人口问题;
2) 老龄化问题;
3) 法制问题;
4) 环保问题;
5) 民主问题;
6) 国土安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