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携手高尔夫之九十:2016年11月

(2016-11-01 08:47:23)
标签:

休闲

分类: 高尔夫

    平时学习,空挥留意,努力形成正确的挥杆习惯,而在下场时就要心无旁骛。

    多练多记,目标是在年内回到去年底的成绩。

1、瞄球时,①球位在中线靠左,保持肩膀左高右低、头在球后,②腰背挺直,双膝内收,下巴微微抬起(避免卡住双肩),③肩手放松适度相向拧杆,④双肘内收,有意识在挥杆过程中保持住双臂三角形(既要克服上杆鸡翅膀,又要克服下杆鸡翅膀)。

2、上杆时,①右膝顶住(重心移至右脚内侧),站稳左脚(左膝适度前屈,拉住身体),②脑袋不妨右偏,用左眼盯着球位,减少头部侧移和偏转,避免反C,③双肩平转推动上杆(保持双臂三角形),牵引髋部转动,最终绷紧背部。

3、顶点时,①左手腕平直,②右肘垂直指向地面,③控制住上杆幅度。

4、下杆时,注意力集中在下半身和大肌肉,手臂和手只是随动,在击球瞬间,让髋、轴、头、肩和手都回到瞄球时的位置(避免侧移过多)。①有髋部回转启动的意识,由拧转绷紧的身体反向带动下杆,②左侧身体顶住,双肩平转(放松,避免左肩刻意上提),右肘贴着身体下来,③留住头部,保持在球后,眼睛的余光在上杆时能看到左肩头、下杆时能看到球被击中出去,④杜绝手腕主动动作,延迟释放,⑤要在击球瞬间有强烈的手腕释放意识(甩!肩、臂和手腕都放松,要有向下的力量,要通过转体来实现)。

5、收杆时,(无论什么杆、无论击球好坏)一定要去做送杆动作让杆身和右臂呈一条直线指向目标,顺势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脚外侧上去,实现充分转体。

 

11月3日,纸上谈兵:

    学习贾宇golf71《解决青蛙跳》博文,其中认为“短杆打厚(即锄地)的主要原因在于击球时右手太用力,而右手太用力的原因在于上杆时转肩不够、用手上杆的假转肩或身体侧移反转”,很有道理。过往的我每场几乎都有那么四五次锄地,是杆数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解决之道在于:保持双臂三角形,通过转肩慢速上杆,身体启动带动手臂下杆,加速通过击球区,击球后的身体转向目标。——身体转动控制的短杆节奏,就像汽车挂一档,不会打很远,即使剃头也不会滚得太远(相应的就是注意别过早抬头看球),比较适合果岭附近距旗20-50码范围的切球和劈起。

    推而广之,在我这里,中长铁杆经常出现的锄地也大致是这个缘由,相应地就是要用身体的转动来控制上下杆的启动【上杆时手臂不能有上举的动作,否则下杆时就会用到手臂下砸】。

 

11月8日下午,瑞麟:

    相隔时间长了,练球的感觉也会反复,属于正常。

    这一次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要——保持下半身和中心轴的稳固&保持肩臂手上的放松。以一号木为例,只要在下杆时肩手紧张了就会加力了很容易变形了、就会导致或左拉或右曲,而一直保持放松状态,才能准确地用上下半身启动的力量。

  至于这个阶段距离的下降,不要太过在意,不妨用大一号的杆,待找准正确的挥杆感觉之后,距离自然会恢复上来。

 

11月12日上午,青城山:?杆。

    不好:①双臂三角形保持得不好。尤其是送杆不够,左肘有捞。②转体启动下杆做得不好。没有用上身体核心力量。③沙坑救球尚未克服心理障碍。仍然狠力下砸。

 

11月14日下午,瑞麟:

    阳光很好,练习很专心,多空挥试挥,两个小时二百颗球足矣,没有必要用数量来堆积。

    1、沙坑救球:①重心始终保持在左腿上,②转肩,而非抬手臂(与短劈/切同),才能找准入沙点。

    2、短劈/切:就是以左臂的伸直保持住双臂三角形,转肩上下杆。

    推而广之,所有的杆,都要在上下杆的过程中尽可能伸直左臂(不紧绷)。防止因为距离变化而下意识地去捞球或够球。

    3、留住头部:不仅仅是在上杆时控制头部的侧移或偏转,也要在下杆时有意识地把头部“拽住”,让头部在击球瞬间留在球位的后方(回到瞄球时的位置)。看着球被击出去。

    ——

    挥杆,意识很重要。不要在挥杆过程中刻意去留意某一点,那样会适得其反地下意识地去加力或者弥补,而应该多空挥,用空挥时的轻松和节奏来帮助找到身体的感觉。

 

11月15日下午,瑞麟:

    难得有连续两天的机会练球,这样的球感自然越来越好。不过,时不时地有些甚至是不经意间出现的感觉,能让挥杆和击球变得顺畅扎实,姑且都一一记下来,希望能对自己有所帮助、并不纠结在一起产生困扰。

    1、上杆时,重心要转移至右脚上来。(最好是右脚内侧,以避免中轴侧移过多;若是到了右脚外侧,身形就会散掉。)要能感觉到右腿的稳固和承重,使得下杆时有蹬地爆发的力量。

    如此一来,中轴虽然发生了侧移但是角度稳定了,不再出现反C,于是,尤其是一号木能比较好地用上下肢的力量,提高挥速。

    但要注意下杆时的回位侧移不能过多,要让头部留在球位后方,要把手腕的甩劲发挥出来。

  2、上杆时,左臂稍稍贴近身体。(不能张开,否则落入用手打球桎梏;又不能贴紧,否则僵硬、随着转体下杆而很容易左拉)使得下杆时能比较协调地用上身体旋转的带动。实现身体的一致性。

    无论如何,都得注意在挥杆过程中肩-臂-手的放松。

    3、细节:握杆时,右手大拇指与食指扣扳机状的固定。以控制上杆顶点时球杆的稳定,避免往下的那么一耷拉,否则必然会有多余的补偿动作。

    4、球友帮忙观察,抬头过早的毛病依然未能根除。无论木铁长短,都需要克制急于去看球路落点的冲动。

    记住:只要过程对了,结果自然水到渠成。急是急不来的。

 

11月18日上午,国际:99杆。

    好:①征服了既往的魔鬼十四号洞,虽然是用救的方式。可见心态的重要性。

    不好:①一号木,(侧移)转体与转肩的协调性。②手腕在击球瞬间的释放。③双肩方正旋转,要杜绝既往的捞球习惯。 

 

11月28日下午,瑞麟:

    熬过了降温最猛烈的日子,再回练习场时,初时只能是尽可能恢复挥杆的基本感觉,热热身罢了。

    1、还是沙坑球:

    ①球道沙坑,要保证先触球,需注意由下至上的启动和中轴的稳固,切忌加力。

    ②果岭沙坑,一是要看着杆头入沙,避免过早抬头,二是要在击球后将重心转移至左腿上去,才能实现充分送杆。

    2、挥杆,系统,不能仅仅注意着某一点,要把整个挥杆动作做顺畅做舒展,从启动上杆到送杆、收杆,把上下杆的速率降下来,让杆头速度在击球时达到最大。

 

11月29日下午,麓山:

http://s12/mw690/001aoQoYzy76OFGeJLlbb&690

http://s14/mw690/001aoQoYzy76OFG1KFLcd&690

    或许因为连续的第二天练习,或许因为较新的打垫和较好的球,心血来潮移师麓山练习场之际,挥杆和击球的感觉就变得大不一样了,距离也正常了。看起来,有必要考虑是否转移阵地了,虽然会多一点费用,但是总比在硬&破的击球声音中疑惑和纠结(同时影响练球心情)要好。

    1、左腿有支撑,练完之后感觉有些累。这就对了。事实上左侧身体的支撑/稳固甚至比右侧更重要。

    2、随时保持双肩的放松和手腕的柔软。力量集中于身体,便可顺势。

    3、球位,恢复到更靠近中线位置吧。应该是在挥杆弧线的最低点略微靠右位置,以确保(铁杆)杆头是在下降过程中击中球,避免扫击。

    4、一号木,感觉一般时、或者球道狭窄时、或者球道较长很难标on时,不妨换做3/4挥杆。只要把身体转起来、把释放做出来,弹道会稳定许多,距离也不差太多。

 

11月30日,纸上谈兵:

    高尔夫与健身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要在做指定动作时用上身体的大肌肉,明显感觉到大肌肉群的力量,才能做到轻松自如、举重若轻。如若为了稳定而抓紧手、绷紧小臂,则费力不少且效果不好。(健身还得有明显的呼吸配合,只是高尔夫速度较快感觉不到。)

    日常中,包括提重物在内,开始有意识地放松手、臂,而用身体来支撑,会有更加轻松的感觉。以此印证了高尔夫的原理,给自己理念上的更新。

    至于说LP问到的“那现在开球距离远了没有喃”,呵呵,还没有显现,不过我想那将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2016年11月:练球5次,下场2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