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于左的微博
于左的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719
  • 关注人气:7,6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皇帝的饭局》自序

(2011-07-20 15:46:21)
标签:

司马子期

中山

饭局

羊羹

鸿门宴

分类: 《皇帝的饭局》

《皇帝的饭局》自序


《战国策》记载:有一次,中山君设宴,请国中的权贵们吃饭,席间吃的是羊羹。当时,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座。不知道是因为侍者的疏忽,还是食物准备得不够,反正送上来的羊羹单单没有司马子期的一份。司马子期大怒,转而投奔楚国,并且劝说楚王发兵,讨伐中山国。
中山国战败,中山君仓皇奔逃。慌乱之中,他发现身后追来两个人,手里都拿着兵器,一直紧紧跟随自己。中山君心中绝望,索性停下脚步,问那二人:“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一直跟着我?”
两个人解释说:“很久以前,我们的父亲没有饭吃,饿得要死,是您送给他食物,救了他的性命。父亲临终前嘱咐我们,哪一天如果中山君有难,我们一定要以死救助。”
中山君听了二人的话,心中感慨,仰天叹息道:“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得士二人。”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中山君所在的战国时代,食物简陋,不过,因为一份鲜美的羊羹而亡国,放在任何时代都有些不可思议。
司马子期因为一碗羊羹而大动干戈,让他感到愤怒的原因,恐怕不是他没有吃饱,而是中山君对他的忽视,这种忽视类同羞辱——热闹的宴会中,众目睽睽之下,单单自己的面前没有送来饮食,其中的尴尬与屈辱,任何一个有自尊的人都无法忍受。
中山君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如此感慨,说明他很清楚自己哪里得罪了司马子期。幸亏中山君也曾有给予的时候,他的无意的慷慨,让他在生死关头得到两个忠诚卫士。
中山君的遭遇,证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饮食当中有政治。中国人历来重视饮食,许多重要的事情喜欢拿到饭桌上去解决,饭局也就成了交谈、交易的好场所。觥筹交错之间,谈笑风生,许多问题似乎更容易解决,交易似乎更容易达成。
当然,紧要的事情通常不会在饭桌上直接来谈,一个成功饭局的成效,是可以拉近双方的关系,在彼此之间达成某种默契,培养感情。大多时候,从饭桌上无法看清楚态度,只能大略看出一点情感,但态度由情感来决定。饭局之后才会有解决问题的环节,那不过是履行必要的手续,走一走过场。
也因此,一顿饭请谁吃、吃些什么、什么时候吃、在哪里吃、怎么吃、吃的时候怎么安排坐次等等等等,都有很大的学问,个中自然包含许多微妙之处,只好意会。如果这顿饭有皇帝参加,或者干脆就是由皇帝做东的饭局,一切细节尤其马虎不得。
历史上这一类的饭局数量不少,可惜,剔除小说演绎,载于正史的饭局其实并不多见。这些饭局,有的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有的充满了戏剧性,配上丰盛的菜肴,色香味俱全,欣赏性很强。
依照功利的标准来衡量历史上那些有名的饭局,无论对刘邦还是对项羽来说,鸿门宴都算得上一次成功的宴会——刘邦成功化解了巨大的危机,项羽兵不血刃,把刘邦的胜利成果攫为己有。其它的,隋炀帝宴请突厥的启民可汗,场面宏大热闹,事后却杀了几个大臣,总是有些扫兴。唐中宗、赵匡胤、宋高宗等人的饭局都还称得上圆满。而唐玄宗委托高力士张罗的饭局、明武宗请大太监刘瑾、张永喝酒等,都是失败的案例。
当然,如果一个皇帝需要用饭局来宣示态度,来笼络臣心,像唐玄宗、宋徽宗、崇祯皇帝那样,说明他的统治出了大问题,或许危机就在眼前。
这些事例间接验证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写作历史,要想避开那些皇帝,绝非易事。皇上的饮食起居,都有史官专门的记述。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是:一顿饭,因为与皇帝相关,才有机会被记载下来,留传后世。像我们还能看到的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食单、宋代张俊宴请宋高宗的菜单,而隋代谢讽的《食经》能够见于记载,和他的宫廷尚食直长的身份不无关系。
另一方面,皇帝的食物通常是那个时代最精致、最讲究的。人类饮食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尝试与淘汰的过程,食中珍味也在变化,从早期的熊掌、猩唇、驼蹄,到晚近的燕窝、鱼翅。曾经的美食珍馐,到后来都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最后从餐桌上完全消失,从中却也能看出中国文化、疆域的拓展。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它们曾经的风光,只能到皇帝们的食单上去寻找踪迹。
历史总是真真假假,精彩曼妙。一份食单、一道美食,或许是最接近历史真实的材料,因为有心人不必或者不屑费心为它修饰。从此出发,考察历史细节,自然能得到一种别样而可信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会与许多有趣的问题不期而遇,比如隋炀帝喜欢的糖蟹和鲈鱼脍如何制作?唐朝以前究竟有没有糖蟹?熊掌怎么样才能炖烂?饆饠到底是什么样的面点?汤饼是面条吗?燕窝、鱼翅什么时候开始被当成佳肴珍馐?最早的满汉全席都有什么菜?
如此生发联想,我们可以进一步揣测一下,鸿门宴上,项羽会拿什么酒菜来招待刘邦?唐玄宗为什么送给安禄山一道热洛河?宋徽宗在蔡京府里究竟吃到了什么……
其实,单是这些问题本身就充满了趣味,引人入胜,不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