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价折扣,伊于胡底?
(2010-12-30 13:48:32)
标签:
亚马逊玩在唐朝网络书店书价折扣文化 |
分类: 杂说 |
岁末评选一个年度汉字,成为近来新潮的一种做法。今年评出的是一个“涨”字,其中原因有目共睹,就是物价普涨。
但也有一些没涨的东西,比如股市。有报道说,2010年全球股市涨跌排行,中国股市排到了跌幅榜的前列。而和读书人有关的书价,起码在过去的这一年中,并没有让人感觉到明显的上涨。
书价不涨,值得欢迎。事情的另一方面似乎更让人欣喜,就是网络书店的书价折扣越来越大。这几年我买的书,新的旧的,全部从网上购得。新书部分,主要买自“D网”和“Z网”。往往能用八折、七折甚至更低的价格,买到自己想要的图书,而且免收邮费,而且送货到门,而且可以货到付款,真真的方便。
前些日子,“D网”在纽约上市,圈回来一大笔美元,得偿夙愿,顿时豪情万丈,倾情回馈读者,低价卖书;它的主要竞争对手“Z网”,因为身后站着强大的亚马逊,立刻跟进,口号十分响亮:“年度最给力,亿元让利”。趁这机会,我在两家各自买了一些书,感觉大家的折扣差不多,取舍的依据,主要看是否有自己想要的。
买书时顺便看了一下自己的一本《玩在唐朝》,看得心中一惊,标价26元的书,“D网”竟然以五折售卖。到“Z网”上查看,也是五折。而中华书局的其它图书,都按照正常的折扣在卖。
《玩在唐朝》出版将近三年,实体书店中基本已经见不到。我猜想,网店可能是要清理存货,于是留心观看,却发现两家其后各自在补货。
这个发现让人实在心中不爽。我们的印象是,折扣大的商品往往存在某种缺欠,消费者对它反而更要挑三拣四,货到街头死,肉贱鼻子闻。你们贴身肉搏,干什么拿我的书来做兵器?是它的质量有问题?如果滞销,为什么又要补货?商战的手段很多,可以返券,可以赠书,为什么要用这种羞辱出版社和作者的办法?
更大的问题在于,两家网店厮杀的结果,伤不到它们的筋骨,它们的体格反而越来越健壮。却把周遭弄得一片狼藉,一片肃杀,破坏力巨大——中、小实体书店惨淡经营,走向衰亡;中、小出版社的销售渠道越来越单一,对网店的依赖越来越强,议价能力随之降低,对它们的压缩与欺凌只能忍气吞声。而网店所谓的“让利”,更可以向上游转嫁,慷别人之慨。
当市场上只剩下中石油、中石化的时候,我们的成品油价涨多跌少,而且经常有选择性地闹一闹油荒。类似的,将来的某一天,市场上只剩下网络书店,只剩下“D网”和“Z网”两家有美国血统的巨人,手握生杀大权,肆无忌惮,出版社、作者甚至读者面对的环境会怎么样,不敢想像。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又到网上查看,《玩在唐朝》在“D网”标价恢复到19.50元,七五折。是暂时歇兵还是不想玩了?“Z网”那边的还保持着战斗姿态,标价12.40元,四八折。
“Z网”,你的折扣底线在哪里?有底线吗?你要记住,别人可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