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被“地王”闹的…。本来对调控政策不满之人,借此机会大为发作。病的不轻!有一种认识可以说是非常肤浅的。说什么只要房价不降,调控政策就会不断。意为:房价不降就是调控政策的失效。岂有此理!请问中央出了那么多政策,有那一条、那一点或那一款明确表示过,让房价下降。看来理解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其实调控政策一直没失效过,而且执行的都很坚决。
目前楼市有一个很大的毛病,这个毛病并不是内在的。是人为地强行加上去的。什么毛病?就是怨调控政策。把房价上涨的原因统统归结于调控政策失效。于是养成了一种对调控政策的依赖。以为无需通过自身努力,政策会使房价下跌的,从而圆了有房梦。还有更为理想的是,最好能分一套位于上海南京路旁的房子…。所以什么样的梦都有,看着房价下跌无望,或者说下跌后仍无能力买,那就“二次房改”吧,假如不行就来“三次房改”,一直改到有房为止。你还活着吗?
对政策的抱怨,已经成了某些人第一要务。想靠耍耍嘴皮子、动动笔杆子解决中国房价问题,那未免也想的太简单了。即使再加上一百个“道德”,我看除了徒劳还是徒劳。因为从一开始其方向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唱跌房价和道德两字联系到了一起。曾记得“良心”多少钱一斤?虽然这种问法被认为是一种没“良心”的表现。但反过来想想不是没道理。讲“良心”并不是时时处处的。再联系到房价和道德上,如果真要强行联系的话。那以后房价就得这样说了:“上海房价均价每平方米20000道德”。把“元”改成“道德”。唱衰用“道德”,唱衰抱怨政策。那么房价只会越唱越高。
要求降低房价可以说是目前最为和谐的声音了。但往往这些看似和谐的声音,其实质并不和谐,恰恰是更不和谐。就象新闻1+1支持人白岩松针对北京“地王”的一番言论,难道是和谐吗?表面上看是在为百姓说话,拷问制度的缺陷。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发表如此言论,是在火上浇油。因为“两会”刚结束,民怨高房价不绝于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不行也得行”。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抛出“房价与百姓没关系,爱怎么涨怎么涨吧”显然是很不和谐的。作为政府的喉舌,应该客观地评论一切是必须的。在某些问题上更应该作一些解释或疏导工作,使百姓了解一些事实真相。但白支持这种愤青式的表述,显然有悖于职业操守。况且这个命题也是一个伪命题。北京“地王”可以和百姓没关系,那么新疆“地王”一定也和百姓没关系吗?
把房价上涨统统归结为调控政策失效,这种认识本身就很肤浅。调控政策一定要使房价下跌也没听说过。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房价降了干什么?价格自我调节分配机制还要不要。人人买得起房,人人都住北京、上海。现实吗?调控政策并没有失效,而且都执行的很好。怨由于投资和投机炒高了房价。那么就有“二次房贷”政策和营业税5年政策。怨央企参与了“地王”竞争。那么国资委正在研究退出政策。怨低收入买不起房。那么中央己决定这几年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怨…!你还怨什么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