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猜全年房价,年底猜来年政策成了一种套路。也是中国市场特有的。
有关政策调控已被充分讨论,从大多数言论看,看空后市的占了大多数,加上市场“淡季”因素与之一配合,更显底气十足。所以100万赌资也押上了,自信过了头!地产评论并不能只看一朝一昔,而且还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所以如果自信过了头,那么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自从有了调控政策后,市场可谓反应强烈。看空者的疯狂和看多者的理性,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本来坚持看多的人,现变得理性了许多。其特点是在表述房价上涨时,用的最多的一个词是:稳中有升!或许出于二方面考虑:1、言论上力求和中央调控政策相吻合,房地产市场要稳定发展。2、在政策市中,要预测未来并不是易事,所以预测只能建立在政策状况下。
从近来调控政策的表述中,中央己感到了由于供给紧张而造成了房价过快上涨的原因。所以2010年的调控重点是增加房屋的供应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步走的已经有点晚。要想在2010年解决这个矛盾,已完全不可能做到。虽在调控政策中谈到了要增加供应量,通过打击“捂盘惜售,囤地”等措施,但这一些量究竟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市场是很清楚的,由于受2007年调控政策的影响,使2008年开工量明显不足,按建设周期本来可在2010年上市的部分房子,被调控政策给“调”没了。就拿上海来说,2010年新盘供应量要比2009年少30%左右。这一些少掉的量从那来?再怎么打击“捂盘惜售”,也弄不出怎么多量。所以只有通过调控,使人们降低未来预期,行情不再火爆,缓解供应量的不足…。
增加供应量并不是说相增加就能增加的。必须有长期统筹安排和有序的计划,但从以往的调控中似乎这一些并不是重点。我们只感到了政府几乎把眼睛全盯在了房价的涨跌上。房价涨了有调控,房价跌也有调控,这样调来调去供应量能增加吗?有时把人气都调没了,谁还敢去建房呢?要想有效地增加供应量,最起码的条件是有人愿意建房。那么作为政府部门要做的事情就是,给市场有个好的预期。赔钱的卖买谁也不会去做的。但就这一点我们政府部门又做得怎么样呢?房价涨了是开发商暴利所至,和土地出让金一点关系都没有。供应量跟不上也是开发商“捂盘惜售”所至,必须严厉打击。这一些和政府也没关系。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搞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那来?如这一不能改变的话,要想增加供应量有难度。政策是人定的,但也是要人去执行的。人们能自觉执行的政策,那一定是个好政策。假如用行政手段迫使人去执行的话,说明这个政策总有缺点所在,到时总得改变。或许又有一批人倒霉。
所以说增加有效供应是一个难题,今年房价还要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