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肾虚的蛛丝马迹之十三:壬癸日
(2010-02-23 09:16:34)
标签:
健康 |
发现肾虚的蛛丝马迹之十三:壬癸日
【概念】
壬癸日为十天干纪日的最后两日。壬即“阳气任养于下也”,癸即“万物可揆度也”,也就是说壬为阳气又妊养着新的生命(阳气怀妊),癸为生命又将开始。宿根待发(陈揆于癸)。
【理论依据】
古人用十天干来计算天日演进的次序,是对万物生命发展过程的观察而得出的,它象征着万物由发生而少壮,而繁盛,而衰老,而死亡,而更始的顺序。后来由于五行学说的不断发展,分析这十干不仅具有阴阳两种性质,同时亦以之分别纳入五方、五行、五季、五脏了,在五行则甲乙日属木,丙丁日属火,戍己日属土,庚辛日属金,壬癸日属水,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五脏相配属,《内经》曰:“肾病者……起于壬癸”,意思是说到了冬天,肾病逢到冬水本气,就会有所好转。
因此,凡是在壬癸日产生的病证,或者是遇壬癸日加重的病证,要考虑与肾相关。
附:《黄帝内经》原文
《素问·藏气法时论》: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
《素问·藏气法时论》: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肾为牝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
前一篇:发现肾虚的蛛丝马迹之十二:冬
后一篇:发现肾虚的蛛丝马迹之十四: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