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行

标签:
旅游赣州景点海岛生活 |
分类: 老兵回忆 |
深秋季节,天高气爽,我应约参加了海岛老战友家乡游活动。
天还没亮,从昆明打的到机场,经过大约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就抵达了赣州黄金机场。这搁过去,可没有这么方便了。从地图上看,机场离市区还有点距离,我正想着,本排赣州战友国平笑眯眯地就到了眼前,于是我们乘他的车很快就到达了位于火车站附近的宾馆。老连队的连长、指导员等一批战友已经先行到达,在宾馆门厅老战友逐一见面,或是握手,或是拥抱,或是合影。难得一见哦,大家都分外热情高涨。本排老班长铭谦、于柱因前两次活动,或是他们没参加,或是我没有参加,分离了近40年第一次相见。虽然大家都老了、或是胖了,也都退休了,可性格没啥变化。铭谦还是那温文尔雅,于柱还是那样爽朗直快。那时,许多战友不了解我,因为我从大陆部队培训后分配到海岛任职,也有些不适应海岛气候,原先大海在我脑海里只有那篇小说《红旗插上大门岛》的描写印记。起初有的以为我是学生官哩。其实我和铭谦是同年兵,那时已是排里最老的兵。我们一样站岗放哨出身,不过以前大家不认识,加上性格上我也偏内向,所以引起一些战友误解。聊天 中,铭谦告诉我,他回到家乡后,转行到工程建筑技术部门上班,逼得自己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后来拿到了副高专业职称,成为业内专家,我真为他高兴。我对于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那年他得了阑尾炎、那个疼得要命啊、直急把他送团卫生队开刀。当天,赣州战友组织一场联谊晚会,大家叙叙旧事,说说友情,当然我得代表本排说说感谢、祝福之类的话。因为起得早,互相走访聊天又多,我有点累,回到宿舍一觉就天亮了。
听赣州战友介绍,赣江由章江和贡江两条河汇集成,赣州老城就在这两江的交汇处,置身此地,感受赣州如同江浙水乡,老城区民风浓郁。要说这里与老家六安的联系,还是十几年前我负责英布墓景观墙时的有所发现。汉初时六安人英布被封为淮南国王,所领四郡之一的豫章,其最南端已经达到赣州的于都等地。
第三天我们旅游观光是赣江老城区。最先观看的是城市规划馆,进入二楼,一座大厅里利用现代声光电智慧技术,以旋转大屏幕手段,全面鲜活地展示了赣州历史、蓝图擘画、总规模型、大城崛起、名城复兴等主题画面,给人留下深深印象。以前因工作缘由,我看过不少城市文化体育等类场馆,但城市规划馆做得这么有生气还真不多,有的甚至常年关闭,真是不比不知道。再观看的是章贡区老城区地下——福寿沟,这是赣州古城地下的大规模古代砖石排水管沟系统,展示了千年不涝的城市秘密。听导游介绍,福寿沟利用地势高差,连通城内坑塘水系蓄洪,通往城墙处的水窗;以单向水窗阻挡赣江洪水,并在洪水消退时向赣江排涝。福寿沟呈砖拱结构,沟顶分布着铜钱状的排水孔。现存排水孔最大处宽1.5米、高1.6米;最小处宽、高各0.8米。
闻讯最令赣州人自豪地是:一座赣州城,半部宋代史。来之前,我从网上查阅了赣州以保留宋代古城而知名。从福寿沟景点出来,我们引着古街、古桥一路行走……灵山秀水,古香古色的风景勾勒出一个韵味十足的赣州。途经一处老街区时,战友国平兴奋拿过旅游大巴上导游的话筒,眉飞色舞地告诉我们,这里是老城中心区,他从小就在这街巷里玩耍长大的,这里小学、商辅等都有悠久的历史哦。接着我们沿着古城墙外围,步行经过建春门-古浮桥-涌金门-八境台,最后再上城墙,走到蒋经国先生旧居。赣州古浮桥由多只小舟板以缆绳并束相连而成,横跨贡江两端。漫步古浮桥,江风许许,悠闲惬意,古城、古船以及水中倒影,成为老城时间凝固特有画面,许多战友们在河面上留影纪念。
三、四天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又到了分别时间。晚宴上,战友们互相真诚祝愿一切好,下次再会。老连长已经80多岁,这次又携妻子、女儿参与。轮到老连长发言时,只见他从怀里取出了自己精心写就的文稿读了起来,一字一句中我们真切感悟出其认真精神和战友情深。回想当年我刚上岛,老连长已经确定转业,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面貌音容我记得清楚。这几天与老连长聊天中得知,他大比武时代时入伍,曾赴前线保家卫国,至今身上散发着军人气质。他在这个连队20年,其中担任连长11年,先后与5任指导员搭过班子,至今80年以前兵的名字、部队常识等等都全都记在心里。活动期间,他冷不防的提问,常让我们一个个瞠目结舌,堪称“电脑”哦。在这短短几天中,我也深深感到赣州战友所尽地主之意的真诚与辛勤,如国平的热情好客,洪生的细心问候,龙宁的周密安排等等,就不一一而叙了。联欢会上,有的战友还兴奋地唱起往时的一首首老歌。
在我的意识流中,这时似乎又回到了那座海岛,满山的杂树茅草,逶迤的青石小道,石彻灰瓦的连队营房,还有那小水井、那小哨所、那小操场、那水仙花、那波涛风声、那望不到边的苍茫大海,一首老歌也从我心田里缓缓流淌——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