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梦里的记忆(38)

标签:
历史情感收藏图片文化 |
分类: 留在梦里的记忆 |
当我们结束天安门广场的游览,又坐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时已是下午一点多钟。我的心情不再像前两天那样焦虑不安,从包里掏出奶奶煮的鸡蛋,发现已经被捂得变了味,只有我爸买的烙饼还能吃。大伯用手掰了一块,咬了一口,笑着说:“嗯,还是老家的烙饼好吃,这几年没回去了,确实很馋这个味道!”
我没有说这烙饼是在陇西买的,怕扫他的兴,问他:“大大,离考试还有几天呀?考的人多吗?”
大伯说:“下星期一就要考试,估计参加的人很多。因为这次机会非常难得,如果考上了,学习两年,出来就会直接分配工作,而且是正式待遇。我工作了三十多年,至今还是个工人哩!”
我听了顿感振奋,赶紧说:“那太好了,我会努力考上的!”
大伯却有些担忧地看着我,说:“主要是时间太紧,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复习了!你带书了吗”
我摇了摇头,说:“我的课本都让我妈给了收废品的。不过没事,学过的知识还记着,不会忘!”
大伯相信地点点头:“那就好!你还有三天时间,回去后找你罗叔叔家的罗芳借书复习吧,她的课本应该还在,就借她的书复习复习。”
我听说过这位罗叔叔,但没见过面。他是跟我大伯一起离开岷县,和另外几个老乡一起参加当时的建筑队,后来有一起成为中建某局的正式员工。如今,几十年过去,在天津工作的岷县老乡增加了不少,差不多有几十号人,算上家属子女,也有百十来人。于是,这些老乡就成了亲戚一样,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真是亲如一家。一想到这么多老乡,我的心里又多了些温暖。
大伯又说:“到家后,不要拘束。你大妈人很好,跟我一起吃了不少苦,很不容易。你姐性格大大咧咧的,跟谁都合得来。就你妹妹有点任性,你不用理她。总之,考试前就在家里安心复习功课,如果考上后,可能需要住校,到时候我再带你去学校。以后需要什么,就给我说。”
我点头答应,想起我堂姐就觉得亲切。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年大伯带着堂姐到李家山上探亲,堂姐对山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拉着我在村子里跑来跑去,问这问那。我们一起到山神庙外面的草坡上采摘火红的山丹花,在森林里捡落在地上的野果和橡子,她还将草地上的羊粪疙瘩装满衣兜,并且在自己耳朵眼里各塞一个。回家后掏出来请大家吃黑枣。惹得全家人都哈哈大笑,她还被伯母打了一顿。
我第二次见到她时候,是我上初二的那年,堂姐和堂妹跟着大伯回老家探亲,那时她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堂姐见到谁都会很有礼貌地打招呼,而且去亲戚家作客也从不拘束,说话很快,走路也很快,经常笑声不断,大家都说她就像一个假小子!
虽然堂姐回老家的次数不多,但跟我很亲近。所以,我对堂姐一点都不会陌生,反而有时候经常想念她。而对于堂妹,我确实要生疏一些,因为我就见过她一次,只记得初二那年见她时是个不爱笑的文静女孩。
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就到了天津,因为这趟车是开往唐山的,所以停车时间很短,几分钟后又离开了天津站,我看到天津的建筑跟北京有很多不同,至于区别在那里,我也说不清楚。但是城市格调却明显要比北京洋气一些,时尚一些,难怪有人说天津就像北方的上海。
我们的目的地是塘沽区,我知道那里有著名的新港——渤海湾最大的人工港,与北边的大连港和南边的青岛港,构成了渤海湾三大港口。我对这些不感兴趣,却很渴望看到那烟波浩淼的海洋,这时我儿时曾有过的遥不可及的梦想。
所以,火车到了塘沽南站后,我就闻到一股很特别的气味,咸咸的湿湿的,还带有一点腥腥的感觉。这就是海洋的气味吗?我暗暗问自己。出了火车站,我就看到不远处有一只大轮船。我兴奋地跑到马路对面,看见那只轮船正行驶在宽阔的水面上,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轮船,激动得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
“大大,那是大海吗?”我指着阔阔的水面问大伯。
伯父哈哈笑着说:“这是海河,顺着流向,往下就是海河大闸,出了大闸还要很远才到港口。港口出去是人工码头,再向外几十海里才是大海!”
我一听,不由暗暗惊叹,只好跟着大伯往前走,一步三回头地看那大轮船。我们穿过两道铁路,步行了半天,就到了大伯家附近,大伯一面走,一面给我介绍沿途的建筑、街道。我听到塘沽火车站和电信大楼等当地著名建筑就是他们单位建造的,这让我对他们这个单位产生了更多的敬意。
大伯家不是很宽敞,老式的两居室住着他家四口人,但屋子收拾的非常整洁舒适,这是伯母勤俭持家的证明。伯母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是一个很有修养和见识的人。她是在大伯的工作稳定后到天津生活的,起初没有正式工作,为了补贴生活,她还给人当过保姆,卖过早点。几十年来,她除了勤俭持家,还担负起对两个女儿的教育,尽管如此,伯母依旧保持者一种温和可亲的气质。
我问候伯母安康之后,堂姐就拉着我的手转着圈打量,嘴里不停地说:“我弟弟真的长大了,都这么高了,就是比以前黑了些!”姐姐的口音是天津话和老家话的融合,听上去很怪。
我不好意思地笑着,看见堂妹很拘谨地站着,对我露出不知是害怕还是紧张的表情。我就主动向她笑了笑,打招呼说:“小霞妹妹,你也长大了!还认得我吗?”
堂妹却没毫无表情地摇头说:“不记得了!”一口正宗的天津话,让我觉得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在大城市长大的女孩,跟我不属于同一个地球。
伯母听我俩在路上吃过干粮,都不饿,便端来水果让我吃。我想起从老家带来的点心、茶叶和野草莓罐头。便打开带来的纸箱,一件件地往外掏出来,幸好易碎的点心和玻璃瓶装的野草莓罐头都没受远途颠簸的影响,还算完好。堂姐一见这些特产,激动地连声说:“这才是我最馋的东西,好多年都没吃到了。真是好弟弟!”
伯母也很高兴,说:“家里留两瓶罐头和一包点心就好了,其他的给老乡们分分,让大家都尝尝。”
伯父点头说:“估计每家都馋这些东西,分给大家也好,正好让娃跟老乡们认识一下。”大伯又接着说:“在城市生活,不比在老家,什么都得精打细算。老家的人都以为我们在大城市过得多好,实际上还不如在他们呢。哦,这次你来赶上了好机会,但考试也有难度,你有把握吗?”
我也不知道考试到底难度有多大,但凭借自己的那点成绩,对付这种考试还是有七八成把握的。于是我说:“我这几天再好好复习一下,应该没问题!”
大伯放心地点了点头,便去上班了。
我和堂姐聊天,堂妹一个人盯着电视看。当时间到了下午五点钟,伯母让堂妹提着两个暖水瓶去打开水。堂妹去了一会儿,回来时暖水瓶里装满了开水。我就问是从哪里打的水?堂妹说是在锅炉房,我就说:“你带我去吧,以后我去打水,你就不用去了!”
堂妹听了,顿时笑逐颜开:“好啊好啊!我终于可以下班了!”
伯母就将两瓶开水倒到水壶里,笑着对我说:“也好,让霞霞带你去,认一下路。”
我想反正要去一趟,何不再打两瓶。便提了空开水瓶,跟着堂妹出了门。我俩向前走了几分钟,便进了一个单位的大门,又走了一百多米,就看见了一个锅炉房,在外墙上修了个长长的水槽,墙面上安装着四个水龙头,有人正在那里接开水。
堂妹远远站住,指着开水房说:“就在这里打,我走了。”说完,一溜烟跑了。
我只好自个走到锅炉房那里,准备打水。这时,从屋子里面走出一个老头,打量着我,问:“你是新来的吗?没见过你!”
我忙说:“哦。是的!”
那老头狐疑地看着我将两只暖瓶接满水,一直瞅着我走出单位大门,让我觉得后背发毛。回到大伯家,伯母见了,笑着说:“哎呀,还真打来了。”
堂姐也哈哈大笑道:“那唐大爷看得很紧,任何人只容许打两瓶。估计是不认识你,以为你是单位新来的职工。”
我说:“他确实问我了,还一直盯着我看哩。”
堂姐笑了起来,说:“没事,咱这家属楼都是去锅炉房打开水,你去两回他就认识了。”
听她这么一说,我的心情这才放松了一些,问堂姐:“姐,你能帮我向罗芳借一下她的课本吗?我来现在手里没课本,没法复习。”
堂姐听了,赶忙说:“这事好办!罗芳的课本应该都还在,她留着也没用,一会儿我就去找她。”
我问:“那她的学校在塘沽吗?”
“在天津市里头呢,她平时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家。”堂姐说到这里,又叫道:“哎呀!今天是周日,说不定她现在已经返校了。”
我也有点慌了,问:“那谁还有课本?”
堂姐摇摇头,说:“咱们这些老乡家的孩子大部分都上个中专或者技校就不错了,很少有上高中的。也就罗芳学习好,还考上了大学。”
我正觉得失望的时候,听见有人敲门。伯母去开门,笑着说:“哎呀,正说你呢。你怎么还没回学校?”
我听见一个女孩用很标准的天津口音说:“本来下午要回校的,我妈非让明天一大早坐郭伯伯的车去。”跟着,我就看见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走了进来,后面跟我堂妹。
我忙站起来微笑相迎,却不知如何称呼?
那女孩看见我,很大方地叫了声:“哥,我是罗芳。刚才霞霞来我家说你来了,我妈就让我先过来;她一会儿就跟我爸过来看你!”
我赶忙说:“应该是我先去看叔叔和阿姨的。”
罗芳笑了一下,说:“都一样,不用客气!”堂妹在旁将她拉到里屋去说话了。
我忙给堂姐示意,让她给我借书。
堂姐进去一说,罗芳立刻就带着堂妹回家去取课本。我的心情大好,觉得有了课本,自己抓紧时间复习,应该可以顺利通关,达成所愿。啊,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预示着我的好运来了。
前一篇:留在梦里的记忆(39)
后一篇:留在梦里的记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