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在梦里的记忆(06)

(2024-01-05 16:06:18)
标签:

历史

情感

时尚

图片

文化

分类: 留在梦里的记忆

留在梦里的记忆(06)

曲老师离去后的这一个学期,原本是我们高二学习最紧张的时候,我却几乎痴迷地喜爱上了文学,尤其是现代诗歌。以前,我是个骨子里有点雅气的人,特别喜欢古诗词,现在却迷上了新诗,这主要源于五月底的一场大雨和一个人。

那天晚饭后,我听见有隐隐雷声传来,看见外面天地一片昏晦,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我见暂时没有要帮忙的事,便赶忙从新家里出来,向小院奔去。跨过门外的小桥,穿过小胡同,到了新旧两处院子中间的那片开阔地,眼前出现无比壮美的景象。只见西边的远山上夕阳的金光耀眼,将头顶满天乌云染成耀眼的火光色,在云层的间隙处,一缕缕辉煌的光芒投射下来,形成非常壮观的金色光柱,将大地上的绿野渲染成斑驳陆离的仙境。

我被这眼前这壮丽瑰伟的景色震惊了,不由自主地飞奔到洮河大堤上,面对西方天际那一道圣神之光,闭上双眼,伸开双臂,作出欲飞冲天的样子,感觉自己彷佛是迎接光明的使者,随着长风升腾到那滚滚云雾,遨游浩浩天际,飞向无垠的宇宙。

就这样,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心境里了,只身伫立在这苍茫空阔的天地之间,直到余晖被乌云压下西山,四周陷入了昏黑。这时,洮河水的涛声变得咆哮起来,随着几道闪电几声炸雷,大雨倾盆落下。我打了个激灵,慌忙收回远飞的元神,准备逃回自己的小屋。

突然,随着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我瞥见身后不远的河堤上,有一个人影也默默站在大雨之中。我被吓了一跳,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定睛一看,见是个女孩。只见她身材瘦削,穿着浅色半长风衣,没有撑伞,正面对着滚滚洮水,一动不动,宛如一尊雕塑一般。我暗暗诧异,也没多想,便匆匆奔下河堤,往我的小院跑去。

回到小屋里,我浑身已经湿透,赶忙一面拿毛巾擦脑袋上的雨水,一面想那个呆立在雨地里的女孩。突然,我有种不祥之感,连忙披了雨衣,拿了手电筒和雨伞跑出小院,快步飞奔过又湿又滑的田埂,又跃上洮河大堤,上下观望,四周黑魆魆一片,已经没了人影。

我满心的懊恼和自责,觉得自己应该当时就上前劝解那个女孩,也许能避免这悲惨的事情。我连声叹息,正要抽身返回小院时,手电光扫到那河堤另一侧那个拱形涵洞的顶面,蓦然发现那个女孩正抱膝坐在那里,面对在黑暗中发出咆哮的洮河发呆。而且涵洞里波涛翻滚,声势震天,气势骇人。那涵洞是城内几条内河汇入洮河的出水口,当洮河涨水时,放下铁闸门也可以阻挡河水倒灌。

我心头一喜,随机又被一股难以言表的凄凉感包围,只见那女孩浑身已经湿透,任凭雨水泼淋。我赶忙向她喊道:“喂,那里太危险了,你别坐在那里,快上来!”说着,便走到近前,一面用手电筒给她照亮,一面将伸过去,想拉她上来。

那女孩闻声,慢慢侧身回头,手电的亮光让我看到她那苍白的脸,一双被雨水打湿的双眸与我对视,却没有配合的意思。我焦急地说:“别愣着,快上来呀?”她却又将身子转过去朝向大河。

我真害怕她会跳进波涛,便左右为难地蹲在河堤上面,看着她的背影,不知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她忽然说话了,用一种很平静地语气说:“你回去吧,将伞借给我就行。”

我吁了口气,如遇大赦,赶忙把雨伞伸过下去,并进一步劝道:“这么大的雨,天又黑,你坐那里太危险,还是上来吧?”

她慢慢站身来,犹豫了一下,这才伸手抓住伞头,任由我将她拉了上去。这时,雨下得更大了,四周更加漆黑,估计已到了夜里八九点。我将伞撑开,连同手电筒一起递给她,说:“赶快回家去吧,再不开心的事都会过去的!”

她微微点头,接过伞和手电筒,说道:“我没事了,谢谢你!”说完,便转身顺着河堤走了。我不放心地看着她的背影走远,直到手电的光束一闪一闪地下了远处的河堤,渐渐消失在一片民房深处。

我长吁一口气,扭头看了看大堤下那波涛滚滚的河水,又抬目眺望对岸那影影绰绰的大山轮廓,以及山脚下村落里星星点点的灯火,心里格外自豪,我承认自己做了件好事。

这雨下了整整一夜,天亮后才停歇了下来。我依旧背着书包去上学,在登上大堤时,我不由又看了看那个涵洞,又想起昨夜遇到的那个女孩,心想她也许再也不会去做那傻事吧?当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吃完晚饭,又帮父亲干完活,这才抹黑回到小院。

我刚在进小屋,打开电灯,便听见外面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我坐在书桌前,准备写作业。突听院子后门仿佛有人轻轻敲叩,起初我没在意,等了一会儿又发出“啪啪”的声响。我出了小屋,打开后门一看,原来昨晚那个女孩,虽然昨晚上的大雨中我没看清她的容貌,但是我一下就认出了她。

女孩长得很端庄,透露着淳朴而又文艺的气质,从新换的一身着装看,是非常朴素的淡紫色衬衫和灰蓝色的长裤,很显然不是那种家境优渥的女子。她一看见我,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将我的雨伞和手电筒递过来,说:“我给你还东西来了!”

我愣了一下,说:“不好意思啊,让你久等了。”

“你不用跟我客气,应该是我感谢你!哦,能请我进去坐坐吗?”她落落大方地说,神情自若,毫无半点昨天在雨夜里的凄凉痕迹。

我不好拒绝,当然也不想拒绝,因为我觉得这女孩像个迷,我需要知道她为何会有那危险的举动,虽然此时看上去她跟昨晚那悲凉的情形判若两人。我将她让进了院子,一进小屋,她惊讶地打量着这小小的屋子,说:“哎呀,这么小的屋子!”

我想起育霞初次到我小屋时也是这种表情,觉得女孩子们好像都对很多东西都显得很新奇。不过,我的小屋确实空间太小,我自己坐在炕沿上,请客人坐在我的椅子上,然后问她:“看样子咱俩岁数差不多,你也是学生吧,是哪个学校的?”

“县一中,我学理科的,高三了!”她一面回答,一面很自然地翻看我桌上的书本,看到里面那本被我翻得快破的《百年孤独》,她又惊喜地说,“原来你也看这本书呀!”

我难为情地笑了笑,说:“瞎看,就是看不懂,太荒诞了!”

她点点头,说:“我看过一遍,也被里面复杂的人名给弄得晕头转向。不过看完后,觉得确实跟书名一样,给人一种沧桑感和孤独感!”

我一遇到能谈到共同话题的人,就禁不住兴奋,连连点着头说:“是呀是呀,是把人弄糊涂了!”

她又翻到一本郭沫若诗选,问:“你读过戴望舒的诗吗?”

我被问得一愣,摇头说:“没读过!”其实我孤陋寡闻,连这个诗人听都没听说过。

她变魔术似地从外套下面拿出一个花布挎包,从里面掏出一本杂志,翻开一页,指了指说:“这是新一期《读者》,里有戴望舒的一首成名作,你读一读吧!”说着话,起身往外走,“我该走了,杂志就放你这,慢慢看吧!呀,雨下大了,雨伞和手电筒我还得用一下哦。”说完,等我跟出去时,她已经从后门出去了,我看见她轻轻一跃,便跳过小院后面的小河沟,然后宛如一株飘远的紫丁香,消失在我的视线。

唉,我本想问问她关于昨夜的事,却发现她好像没发生过一样,就这样匆匆来匆匆去!我回到小屋里,心里有种未能探究到答案的失落,甚至觉得她没有来过我的小屋,刚才只是在做梦,可分明刚刚她就在我面,还跟我聊了几句《百年孤独》,又给我推荐了戴望舒。说真的,要不是看到桌上那本杂志,我都不相信刚才她来过。而昨晚上那瓢泼大雨里,她那悲怆凄迷的样子,却深深刻进我的脑海里。

然而,西北的雨,尤其故乡的雨并不像江南烟雨那样轻柔,一下起来就是暴雨滂沱,经常听到雨后很多地方被淹的事故。而且故乡的雨天很冷,即便是盛夏时节,人们在下雨时也得穿厚衣保暖。我却把雨中漫步当成乐趣,总会在下雨的时候,穿上雨衣走向户外,看天地一片朦胧,远山近水都笼罩在雨幕里,整个世界都沉寂了,不再噪杂了。只有在雨中,我总能一扫腼腆害羞的样子,可以大呼小叫,可以高歌行吟,把自己憋闷很久的心灵放飞,把自己的多愁善感的情绪像雨花一样绽放,一样消失。

但是,就在这个雨夜,那个梦幻般的女孩却让我陷入了谜一样的境地,当我从这本杂志里翻到了这样一首诗:

“撑着油纸伞/独自/独自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位/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优美凄清的诗句和营造出来的迷离氛围,应和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我的心里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感动和憧憬。这个给我送来优美诗篇的女孩,如梦如谜,更如行走在青春雨季的小巷里的紫丁香,让我怦然心动,并产生了一种恋爱的甜蜜感。

确实,这种情境和氛围,这优美凄婉的诗句,让原本心境如雨的我在这场雨中感受到了另一种美好,这种美好包含着一点悲怆和凄凉,也包含着青春年少时对爱情的朦胧憧憬。

看到这里是不觉得我的感情太复杂了?其实一点都不复杂,作为一个爱好文艺又有些多愁善感的男孩,自然会有暗恋的对象——那个我不知姓名的邻班女孩,那是藏在自己心里的朦胧情感,美好却很脆弱。而对于天性纯真且令人怜惜的育霞,则源于我对自己连多年的小妹的思念,总将她当成自己的妹妹去呵护照顾,不会有半点逾越和亵渎。至于这次在雨夜初识的女孩,我对她既有同情的因素,也有着遇到良师益友的敬意,所以视她为知音之友,尽管她在这雨夜与我分享了诗的意境,让我心生美好遐想。

所以,这个能够主动与我接近,又有着文艺气息的女孩就像一个谜,让我有种去解读的冲动,也很乐意受到她的指引,去寻找青春年华里最能让自己前进的方向,并想用我的热情去温暖她,让她从未知的哀伤中走出来,并健康快乐地走向未来。也正是出于这种种理由,我开始频繁地和那个女孩在河堤上碰面。哦,千万别误会,我俩可不是约会,而是各自背书,不闲聊。

每次碰面的时候,她会带来她认为好的书,走的时候把上次带来的书收回去,我也礼尚往来地给她推荐我认为好看的书,刚开始是些名著类小说,后来更多的是各种诗集,有徐志摩、艾青、北岛、卞之琳、顾城、郑愁予等等。我们如同淡泊如水的书友,在纯洁的墨香中交往,我一直没问过她叫什么名字,她也没问过我。

我在她的指引下,到处搜集能找到的诗作,只要是能够找到的,我都把它抄写在小本上,一有空就逐字逐句地揣摩、品味。诗读得多了,渐渐有了自己的评判,我发现当时有些新诗写得很美,有些则不然。在我高中的那个年代,社会上盲目崇拜朦胧诗,报刊杂志上流行很多所谓的诗人,他们的笔下那抽象的语句、无病的哀叹等等,让人看得晕头转向,就像一群疯子,发表一些连自己都不明白的字句,又被一些看都没看明白的刊物登上去,污染人们的眼睛和灵魂!

我还是喜欢那些主题鲜明,格调高尚,意境深远,辞句精美的诗作,就比如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致橡树》等等。是的,大多数现代人欲望太多心理太复杂了,已经出现触动人心的作品。

啊!我们需要心底纯净的伟大诗人!

我原本以为我和她会这样一直平平淡淡地交往,纯洁如玉地保持着友情,能够成为知己般永恒的书友。然而,当年高考后,我的这位新朋友却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让我倍感失落,惆怅了很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