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一幅看似空白的画作拍卖,会在中国产生如此影响?

(2014-10-10 10:08:33)

作者:刘悦笛 转载请注明:纽约艺术网artinyc.com

http://s2/mw690/001acuCkzy6MHlwTE6Rb1&690

最近的中国拍卖界,纽约的拍卖信息频传。没想到上了大陆门户网站主页的,居然是是一幅在美国无法激起波澜的画作——纽约艺术家罗伯特·雷曼(Robert Ryman)的《无题》!

为何在美国这幅绘画尽管重要,但是它的拍卖并无中国这般巨大影响呢?这是由于,经过了“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运动在美利坚的蔓延,坚持“极简主义”与“概念艺术”风格的雷曼,自然只是美国艺术体系当中的一枚螺丝钉而已。

为何这幅画会在美国买拍预估到2000万美元呢?这大概还是拍卖界的“物以稀为贵”的原理,因为雷曼的相似尺寸的作品大都收入博物馆。按照博物馆的体制,这些作品基本稳定下来而难以进入到市场,所以这幅48.75寸乘以48.75寸的正方形画作,就变得尤为稀缺,尽管仍有许多人认为这是高估了价格。

但是,也不排除这是一种商业运作,而且是面对中国市场的独特运作。因为中国买家频频在纽约创造佳绩,这可以以培根的三联画《约翰·爱德华兹肖像三习作》以80,805,000美元成交为例。也许,这是市场提前透露给中国的信息,由此进行一番“艺术炒作”也不为过。因为中国买家的竞争力,使得纽约市场也开始悄悄面向中国。

正如苏富比当代艺术部门主管罗特(Alexander Rotter)所明确表示的:“有些事是市场机制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它的价值会这么高。” 这就是艺术与市场的关联问题,但是除了市场,艺术的问题也要需要加以考量。

问题在于,为何这幅画作《无题》在中国产生广泛影响呢?且看中国网站所进行的炒作方式,在标题上或者叫做《苏富比拍卖现神作 “空白画”估值1.2亿元》,或者叫做《无题神作:美艺术家近乎全白画估价上亿元》。潜台词似乎是,好像没有经过工作的画布,都能拍得一亿多人民币似的。

这幅作品被中国人称之为“空白画”抑或“近乎全白画”,前者的意思好像是画布上未着一笔,后者的意思则是说其实画家创作了,只是近乎全白而已。这其实完全是国人的误解!其实,雷曼在画布上所上的是白色颜料,仔细观察,这种着色的涂抹是很有机理感的,况且也不是素白的全白色,还带有看色与绿色的痕迹,这就基本符合欧美的“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原则。

雷曼的抽象表现,还具有独特的色彩原则,也就是他对于白色特殊的敏感。这位生于1930年的老艺术家,在禅宗思想弥漫美国后,也接受了中国书法与水墨画的深刻影响。其中,中国书画很重要的美学就是“留白”,这种留白有着“计白当黑”的审美效果,所以这种“以白为美”的画作在中国产生相应的回响,似乎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无论如何,雷曼的《无题》在中国获得如此影响力,其实都不是坏事,其中既有市场上的原因,也有艺术上的理由,艺术与市场的结合,共同推动了拍卖界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