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碎片之十一:别了,“玲玲发屋”

(2009-09-02 10:43:44)
标签:

原创

杂谈

苏家村人

苏战冰

分类: 闲言絮语----态度

    2009年8月30日,星期天,很好的太阳。

    午后,去“玲玲发屋”理发。走到门口,她刚好给一个顾客理完。坐下后,我说真巧,时间刚刚好。

    “是巧,今天是最后一天开门了……”她有些黯然地说。 

    一问才知,原来市政要对此处改造,后天就要拆除了,而她正在为落脚的地方煎熬呢。 

    忽地,我的心里有些虚空空的。 

   “玲玲发屋”是西安市未央区方家村临街的一家小店。别看店面不大,但时常是顾客盈门——而这些顾客里十有八九是回头客。比如我。 

    2001年至2005年间,我曾在此蜗居,在朋友的介绍下,成了“玲玲发屋”的常客。 

    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是“玲玲发屋”的主人理发手艺炉火纯青。进了“玲玲发屋”,顾客只需在椅子上坐定,几乎无需交代,她自然会剪出既适合顾客又令顾客满意的发型来。那时,闭目躺在椅子上,耳边是“咔嚓”“咔嚓” 的剪刀声,像催眠一样,很“养神”。 

    每每理发时,我们还会东拉西扯地聊上一通,几乎每次都谈到我的那位朋友。

    不久,朋友搬走了。

    让我没想到的是,当我再去“玲玲发屋”时,她却告诉我,我的朋友前几天也来理发了,是妻女陪着一起来的,闲聊间还提到了我。听她这么说,我感到安慰。看来,朋友对旧地是念念不忘啊。当然,我们又一次谈到了朋友。

    慢慢地,“玲玲发屋”的主人变成了我和朋友了解彼此信息的传话人。    

    毫不夸张地说,那几年我的理发基本上让“玲玲发屋”给包了。还不止这些,尽管现在我早已离开方家村,尽管居处周围的美发店、造型屋比比皆是,但我仍是宁肯多走十几分钟的路程去“玲玲发屋”,也不“舍远求近”。

    可是今天,却是最后的光顾,心中还真有些不舍。

    非但“玲玲发屋”就要不复存在,就连偌大的方家村也要销声匿迹了。

    作家张敏称,大约在1300年前,这里曾经是皇家的禁地。高大的树木和碧绿的草地上,奔跑着供皇族射杀的各种乖巧的动物。那时候这地方叫西宛,是大明宫的西花园、皇家的狩猎场……难怪后来大诗人李白、大画家吴道子等纷纷来此吟诗作画——此地原来滋生灵气呀。再后来,贾平凹(方新村在贾平凹的创作中占有重要一页,他的许多散文后面都有这一行字:写于长安北郊静虚村——即方新村。散文《静虚村记》已成贾氏名篇)、高建群、王有政一帮文人墨客啸聚于此,激扬文字,指点江山,那是何等地逍遥自在!因此,方家村也就有了“作家村”、“文人村”诸如此类的雅号。

    然而,此时此刻,空余怀念……

    别了,“玲玲发屋”!

    别了,方新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