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体横陈        第四十二章(5)

(2009-05-26 12:47:42)
标签:

杂谈

分类: 玉体横陈

十月初四日,周国的越王宇文盛、杞国公宇文亮、隋国公杨坚【二十六】为右三军;谯王宇文俭、大将军窦恭、广化公宇文崇为左三军;周国的齐王宇文宪、陈王宇文纯为前军。周帝居中,他自统全军,东进来伐。

十月十八日,周军进至晋州的汾曲【二十七】。周帝分派诸将,各据要地,竭力阻击齐国各地的援军。同时,他下令凉城公辛韶率步骑五千,镇守咽喉险隘蒲津关【二十八】,全力保障后方安全,以求万无一失。然后,他命令内史王谊,督诸军而前,准备进攻我所在的晋州州治平阳。

站在城头,四下望去,周国大军,无边无际。在我身上,流淌着北州英雄的鲜血,千军万马,我其实丝毫不感畏惧。

深秋,白云似粼粼微波,把蔚蓝色的天空弄皱,太阳不停地飘移。万里高空,罡风吹舞着云片,把它们波涛汹涌地赶向西方。光秃秃的树梢上,兵气翻卷,树冠此起彼伏,犹如相互追逐的波涛。咆哮肆虐的狂风,把城外的田野刮得尤显空旷。如果不是战争,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登高赏秋的季节啊。

光秃的土地,飘散出一种说不出的成熟的气息。放眼望去,地上混乱的车辙,如同山间乱舞的溪流一样,潺潺流去。地平线上,在秋阳的烘照下,升起淡蓝色的、让人心醉的阴影。

护城河的边上,小草,以及长满苔藓的石砖,都泛着黄色。护城河水冒着泡沫,飘过一个不知在哪里被杀掉的周军前哨兵的腐烂的尸体。他的脸,已经变成深蓝色,膨胀得像一个巨大的牛头。

“永昌王殿下,您为什么大开城门?难道是诱兵之计吗,为什么不与下官等商议!”我手下的晋州行台左丞尉相贵脸色发白,气喘吁吁地小步往城楼上跑,边跑边喊。自他父亲尉摽起,父子两代都为齐国卖命。他的弟弟尉相愿,去年坚守洛阳有功,刚刚被提升为领军大将军,如今在晋阳皇帝身边护驾。

“无他,我昨日已经向大周皇帝交递降表。”我平静地对尉相贵说。

尉相贵一脸惶急。“……永昌王,你,你这个卖国贼,国家待你高氏一门,恩大过天!奈何一矢不发,便把坚城交付予人!”

城下,周军排列整齐,列队执兵,向城内行进。

我手下卫兵立刻上前,把尉相贵牢牢捆起,推到了城头之上。

“齐国,待我高氏一家到底如何,尉相贵,你最清楚!”我低声说。

我探身城外,以鲜卑语大声高呼:“齐国晋州道行台尚书仆射、晋州刺史,永昌王高道豁,今以甲士八千,正式向大周投附!齐国行台左丞尉相贵不降,现斩之以献!”

我一摆手,卫士刀落,尉相贵的人头,随即掉落城下。

城下周军惘然。大概周国军队中,汉兵已经有十之七八,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对鲜卑语反而听不懂。

我又用华言把刚才的话高声重复了一遍。

四城周军,齐呼万岁。

不久,一个长相古怪、脑门子上有多条肉棱的周国汉子,身穿甲胄,在几百个兵士簇拥下,神色庄严地走上城头。

“我,大周隋国公杨坚,代表皇帝陛下,前来接受投降。皇帝有旨,敕封高道豁为大周仪同大将军,永昌王!赐高道豁明光犀牛皮人马铠一具,金银锁子甲一具,狮子皮锦绣绔褶一具,露丝银缠槊二张,黑漆槊十张并幡,赤漆盾六幡并刀,黑漆弓十张并箭。”

跪受诏旨后,我一挥手,城垛上所有的齐国黄旗,全部被抛下,全部插上周国的黑帜。

黑帜飘飘。在我的帮助下,大周兵不血刃,已经全取齐国重镇晋州。

齐国的大门,已经被我高道豁打开。

我正与周国的隋国公杨坚寒暄,忽然上来周兵数人,推过一个齐国马兵打扮的人。“启禀永昌王、隋国公,此人在城郊被我军伏兵所获,他自称是齐国安德王高延宗的使者,从晋阳出发,前来送信。”

我点点头,对隋国公杨坚说:

“请转告皇帝陛下,齐国有安德王高延宗在晋阳,殊不易攻取。愿陛下留意此人!”

 

 

【注一】今山西临汾地区。

【注二】今山西太原地区。

【注三】今山西忻县地区。

【注四】今山西长治北。

【注五】今河北磁县西北石鼓山。

【注六】531年。建明是尔朱兆所立北魏长广王元烨的年号。只当一年皇帝就随尔朱氏的倒台而下台,转年被高欢拥立的孝武帝赐死。这一年,同时存在的还有尔朱度律拥立的北魏宗室元恭,年号普泰。元恭当了一年皇帝,就被高欢所废,不久即被毒死,谥号“节闵帝”,也称“前废帝”或者广陵王。

【注七】 531年。

【注八】此人也只当了一年皇帝,就因为他是帝室疏宗,被高欢所废,然后秘密杀害,谥号“安定王”,也称“后废帝”。

【注九】532年.

【注十】528年.

【注十一】530年。

【注十二】534年。

【注十三】东魏孝静帝年号。536年。

【注十四】今陕西商县。

【注十五】今山西永济西。

【注十六】今河南灵宝及其以西陕西关中盆地及丹江流域。

【注十七】今黄河以南附近地区。

【注十八】今河南灵宝西。

【注十九】今河南灵宝。

【注二十】今陕西大荔朝邑东黄河渡口。

【注二十一】今陕西大荔南。

【二十二】今陕西大荔南。

【二十三】 538年。

【二十四】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

【二十五】 576 年。

【二十六】此人即日后的隋文帝。

【二十七】今山西临汾南。

【二十八】今山西永济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